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
《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万人歌舞乐芳辰,长养恩深第四春。

令下风雷常有信,时来草木岂知仁。

璿玑已正三阶泰,玉琯初知九奏均。

更欲年年同此乐,故应相继得元臣。

(0)
注释
芳辰:美好的时光,指节日或庆典。
长养:长久培养,比喻恩惠深厚。
令下风雷:命令一下达,比喻政令迅速执行。
璿玑:古代天文仪器,象征天象。
三阶泰:国家政治稳定,三级台阶的吉祥寓意。
玉琯:古代测量时间的玉制乐器。
九奏均:音乐和谐,九种乐曲均衡。
元臣:贤明的大臣。
翻译
万人欢歌庆祝美好的时光,长久以来的恩惠如同春天的第四个月份。
命令一旦下达,风雨响应从不懈怠,时机到来,草木感知不到仁德却能生长茂盛。
璇玑星象已显吉祥,象征国家稳定,玉琯乐器奏出和谐的音律。
期待每年都能共享这样的欢乐,因此定会连续出现贤明的臣子。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表达了作者在宫廷宴会上对音乐和歌舞的赞美,以及对君恩的颂扬。诗中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段,营造出一种盛世太平、君主仁慈的氛围。

开篇“万人歌舞乐芳辰”直观地描绘了一幅春日宴会中人们尽情歌舞的热闹场景,“长养恩深第四春”则暗示了帝王对百姓的深厚恩泽,已经连续四年。这里的“长养”二字,既表明君主对民的养育之恩,也透露出诗人对此种恩惠能够持续的期望。

接着,“令下风雷常有信”和“时来草木岂知仁”两句,借用自然界的现象——风雨与植物的生长——来比喻君主的命令如同天气变化一样自然而然,同时也表达了对君主仁德的赞誉。这里的“常有信”和“岂知仁”,分别强调了帝王权威的不可违背以及其仁心的普及。

中间两句“璿玑已正三阶泰,玉琯初知九奏均”展示了诗人对宫廷音乐之美的欣赏。璿玑(皇冠上的珠玉)与玉琯(古代乐器之一)都是高贵和谐美的象征,通过它们来形容宫廷宴会中的音乐,是对音乐艺术高度评价的表达。

最后,“更欲年年同此乐,故应相继得元臣”则流露出诗人希望这种欢乐场面能够年年如此,并且期待着像这样优秀的臣子能继续得到君主的赏识和任用。这里“相继得元臣”暗示了对未来美好愿景的憧憬。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宫廷春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帝王恩泽、音乐艺术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和憧憬。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句·其十七

周回莫有千株叶。

(0)

友人楚孟德过余纵言及神仙余谓之无孟德谓之有伊人也非诞妄者盖有以知之矣然余俗士终疑之故作游仙曲五章以佐戏笑云·其三

若士北游穷地角,还食蛤蜊养龟壳。

卢敖尸骨不能飞,今朝九垓何处期。

(0)

梅雨

无穷云雾湿梅天,终日昏昏只欲眠。

髀肉生圆头发白,强寻高处望山川。

(0)

朝谒武信殿三首·其一

旌旗千里自天来,投策黄河饮马回。

圣主醳兵方外服,东巡日观望蓬莱。

(0)

自西桥至紫温载酒作乐即事呈府公四首·其二

澹烟苍翠笼高树,密竹交加隐曲堤。

水调向终人欲醉,夕阳稍近戍楼西。

(0)

寄张四二首·其一

城下清淮百丈深,楼前明月冷镕金。

何似关山望处景,因人寄示陇头吟。

(0)
诗词分类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诗人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