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詶叶少师台山赠行四首·其三》
《次韵詶叶少师台山赠行四首·其三》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沉沦不解叹风尘,攀鼎含情侍从臣。

巳分浮家称钓客,那将慧业厕文人。

玉杯繁露书多逸,石室阳秋例更新。

六代江山饶吏隐,移文恐不到前薪。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的《次韵詶叶少师台山赠行四首(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位深陷世事却不愿随波逐流的隐士形象,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束缚的反感。

首句“沉沦不解叹风尘”,诗人以“沉沦”自喻,身处世俗的纷扰之中,却无法摆脱,内心充满了无奈与叹息。接着,“攀鼎含情侍从臣”,这里使用了“鼎”这一古代象征权力的器具,暗示诗人曾有过在高位上的侍从经历,但内心仍怀有对自由的渴望。

“巳分浮家称钓客,那将慧业厕文人。”这两句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理想追求。他已将自己视为漂泊的渔夫,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不愿意将自己的才华与文人相提并论,表现了对传统文人角色的疏离感。

“玉杯繁露书多逸,石室阳秋例更新。”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诗人的生活比作“玉杯繁露”的悠闲与“石室阳秋”的更新迭代,既展现了诗人的闲适生活状态,也暗示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持续追求。

最后,“六代江山饶吏隐,移文恐不到前薪。”这里引用了历史典故,提到六代时期的隐士文化,表达了诗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担心自己的作品或名声难以传至后世,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反感,同时也蕴含了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的深深思考。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春日郊斋即事呈西涯学士先生

玉堂行过到池亭,历历春声亦可听。

浴马水边嘶宛转,啼鸦树里语丁宁。

去官学士犹名在,得句诗人本地灵。

分付近墙新柳色,朝来更与发深青。

(0)

宿郭乡丈书轩·其三

灯火交辉照夜堂,淋漓醉墨倚绳床。

新来词曲多宫体,旧日衣袍半御香。

汲黯何曾忘入闼,枚生不是漫游梁。

酒阑挥剑当筵舞,惭愧东君别意长。

(0)

午坐

松韵洒寒发,清风销积怀。

似难芟恶草,无可障狂霾。

湖海书频滞,山林愿未谐。

知音不相待,明月满秦淮。

(0)

杂诗

妙舞恒赴节,善歌多应弦。

艺精契至理,轮扁非言传。

情矫性始凿,礼烦本日颠。

所以大观人,游目无为先。

岂不笑与嚬,造适意悠然。

投足得规矩,率真外蹄筌。

庶几达圣境,并可延天年。

(0)

宿大安驿次壁间林利瞻方伯韵

肩舆轧轧入闽关,尽笑先生鬓发斑。

纵浪孤舟终抵岸,倦飞高鸟独还山。

病来转觉风情减,老去深知世路艰。

水陆劳劳犹未了,林间打坐是真閒。

(0)

春日泛舟木兰二首·其二

萝径登溪阁,凭虚一啸吟。

鸟声林屋迥,树色石坛深。

春晚催农事,人间养道心。

绝胜风雪夜,迢递访山阴。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徐瑞 钱澄之 程本立 岑徵 释清远 宋无 顾逢 王行 蔡戡 方献夫 陈棣 杨杰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