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毫矫揉不安然,人众岂能终胜天。
透出梦关方是觉,要从心地自澄源。
人能穷理始知命,事到容心便费言。
造物安排都已定,道中浩浩而渊渊。
一毫矫揉不安然,人众岂能终胜天。
透出梦关方是觉,要从心地自澄源。
人能穷理始知命,事到容心便费言。
造物安排都已定,道中浩浩而渊渊。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王义山的作品,名为《和康节天意为人二吟(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哲理思考和对生命、命运的深刻理解。
“一毫矫揉不安然,人众岂能终胜天。” 这两句表达了人与自然、天道之间力量对比的无奈。"一毫"象征微小之力,"矫揉"指的是勉强、不自然的状态,而"不安然"则说明这种状态是短暂且难以持续的。后半句直接点出了人与天道相比,终究无法长久占据优势。
“透出梦关方是觉,要从心地自澄源。” 这两句诗意在于指引读者超越表象世界(梦关),追求内心的清明和真实。"澄源"意味着心灵的澄清,回到本真的状态。
“人能穷理始知命,事到容心便费言。” 这两句则讨论了人的认识极限与生命的理解。"穷理"指的是深入探究道理至尽头,而"始知命"则是说只有当人彻底了解了自然规律和宇宙真理时,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
最后,“造物安排都已定,道中浩浩而渊渊。”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万物、包括人的命运,都已经被安排妥当。"道中浩浩而渊渊"则形容宇宙真理和自然法则的宏大无边,同时也表现了其深不可测的特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人与天、生命与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追求心灵澄明的哲学思想。
旷览世故多,毕志力南亩。
矧耽山水幽,卜筑遂云久。
朝耕暮垂纶,草木甘同朽。
讵谓名姓存,空谷来吾友。
怀旧古道稀,兹意君何厚。
感德情倍殷,拮据启户牖。
山鸡去屋啼,竹鼯隔篱走。
入室简盘餐,藨客一何有。
僮仆采樵归,邻家贳新酒。
昔贤气谊真,定交在杵臼。
炊饮忘主宾,至今美庞叟。
君怀原古人,此义良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