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树千年知孰栽,槐枯藤欲大于槐。
村翁生在槐枯后,只见藤花几十回。
槐树千年知孰栽,槐枯藤欲大于槐。
村翁生在槐枯后,只见藤花几十回。
这首诗《野兴》由清代诗人江湜所作,通过槐树、藤蔓与村翁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时间的流逝。
首句“槐树千年知孰栽”,以疑问的语气提出,仿佛在询问这棵历经千年的槐树是何人所植。接着,“槐枯藤欲大于槐”一句,生动地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茂盛的槐树逐渐枯萎,而其上攀爬的藤蔓却日益壮大,甚至超过了槐树的高度,形成了一幅自然生长的壮丽景象。
“村翁生在槐枯后”,点明了村翁的年龄与经历,他见证了槐树从繁茂到枯萎的过程,这一段历史对他而言,如同亲身经历一般深刻。最后,“只见藤花几十回”则表达了村翁对藤蔓年复一年开花的观察,虽然岁月更迭,但藤花的盛开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变的风景。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通过槐树与藤蔓的对比,以及村翁的视角,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然界中生命的循环与延续,以及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东皋溅寒水,西崦饶清阴。
南埭奎壁丽,北垞静且深。
入门流绿波,竹树何箾椮。
积石象云壑,高堂杳沉沉。
左通云水区,右径梅杏林。
沼沚共回薄,观台郁差参。
纷吾千里游,发轫南山岑。
过门得佳赏,慰此夙昔心。
缅怀企疏翁,岁晚投冠籫。
婆娑此涧谷,俯仰成古今。
嗣德世有人,闻道我所钦。
相见无杂语,晤言写胸襟。
怀旧复惆怅,命酒聊同斟。
饮罢我当去,握手清江浔。
春色映空来,先发院边梅。
细萍重叠长,新花历乱开。
连珂往淇上,接幰至丛台。
丛台可怜妾,当窗望飞蝶。
忌趺行衫领,熨斗成褫摄。
下床着珠佩,捉镜安花镊。
薄晚畏蚕饥,竞采春桑叶。
寄语采桑伴,讶今春日短。
枝高攀不及,叶细笼难满。
年年将使君,历乱遣相闻。
欲知琴里意,还赠锦中文。
何当照梁日,还作入山云。
重门皆已闭,方知留客袂。
可怜黄金络,复以青丝系。
必也为人时,谁令畏夫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