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我亦爱探寻,裙屐当年感不禁。
自有灵源搜石洞,恰宜故事傲山阴。
黄公涧涸云眠石,陆子泉清月到林。
曲水何如止水定,好凭领取在山心。
名山我亦爱探寻,裙屐当年感不禁。
自有灵源搜石洞,恰宜故事傲山阴。
黄公涧涸云眠石,陆子泉清月到林。
曲水何如止水定,好凭领取在山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名山的探寻之情,以及对历史遗迹的感慨。首联“名山我亦爱探寻,裙屐当年感不禁”,表达了诗人对名山大川的喜爱与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古代文人雅士游历山川、吟诗作赋的深深感慨。颔联“自有灵源搜石洞,恰宜故事傲山阴”,进一步描绘了山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故事的和谐共存,石洞中的灵源与山阴的故事相得益彰,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颈联“黄公涧涸云眠石,陆子泉清月到林”运用了典故,黄公涧和陆子泉分别指代两个历史上的著名景点,通过“涸”、“眠”、“清”、“到”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这些地方的静谧与美丽,仿佛云朵在石上休息,月亮轻抚林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尾联“曲水何如止水定,好凭领取在山心”则以“曲水”与“止水”对比,寓意人生追求的平静与内心的安定。诗人认为,在山中寻找内心的平静比任何外在的景致都更为重要,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内心平静的向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