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采石山上广济寺》
《登采石山上广济寺》全文
宋 / 梅尧臣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船从山下过,直上见僧轩。

系缆当矶石,缘崖到寺门。

短篱遮竹瀁,危路踏松根。

却看沧江底,帆归烟外昏。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cǎishíshānshàng广guǎng
sòng / méiyáochén

chuáncóngshānxiàguòzhíshàngjiànsēngxuān

lǎndāngshíyuándàomén

duǎnzhēzhúyǎngwēisōnggēn

quèkàncāngjiāngfānguīyānwàihūn

翻译
船只顺山势而下,直直望见僧舍的屋檐。
停靠在礁石旁,沿着崖壁走到寺庙门口。
矮墙后竹林摇曳,危险的小路踩着松树根。
转身回望,只见沧江水底,远帆在烟雾中渐行渐暗。
注释
船:指代船只。
山下:山脚下的位置。
僧轩:僧舍的屋檐。
系缆:系绳子以固定船只。
矶石:江边突出的岩石。
寺门:寺庙的大门。
短篱:矮小的篱笆。
竹瀁:竹林随风摇摆的样子。
危路:危险的小路。
松根:松树的根部。
沧江:深青色的江水。
帆归:船帆归航。
烟外昏:远处烟雾中的模糊景象。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登采石山上广济寺》,描绘了作者乘船至山下,沿着江岸攀登山顶,到达广济寺的旅程。首句“船从山下过”,写出了船只沿着山势下行的情景;“直上见僧轩”则展示了山势陡峭,寺庙在高处隐约可见。接下来,“系缆当矶石”描绘了泊船的过程,而“缘崖到寺门”则展现了山路的险峻和寻寺的艰辛。

“短篱遮竹瀁”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竹林环绕,篱笆轻掩,增添了宁静与清幽的氛围。“危路踏松根”进一步强调了山路的崎岖,但诗人却以“危”字显其壮志。最后两句“却看沧江底,帆归烟外昏”,诗人站在高处回望,看到江面帆影渐行渐远,消失在烟雾弥漫的远方,营造出一种空旷而寂寥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行过程中的景色变化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沉思。

作者介绍
梅尧臣

梅尧臣
朝代:宋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生辰:1002~1060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猜你喜欢

题酒家壁

明主何曾弃不才,书生飘泊自堪哀。

烟波东尽江湖远,云栈西从陇蜀回。

宿雨送寒秋欲晚,积衰成病老初来。

酒香菰脆丹枫岸,强遣樽前笑口开。

(0)

醉睡初觉偶作

小圃醒还醉,幽窗起复眠。

虚明炷香地,清润斸花天。

老去才虽尽,穷来志益坚。

阿瞒那可语,平日笑桥玄。

(0)

暮春龟堂即事四首·其二

踯躅花开照眼明,缓扶藤杖绕廊行。

流年又见一春过,苦雨略无三日晴。

觅句未应妨熟睡,漱泉聊足解馀酲。

鹿麛雉子常追逐,谁识山翁及物情。

(0)

简谭德称监丞

广都江上送舟行,泪洒春风别少城。

冉冉几经新岁律,依依犹有旧交情。

尘冠当挂弹何用,革带频移瘦自惊。

剩欲约公风雨夜,一灯相对话平生。

(0)

数日秋气已深清坐无酒戏题长句

渐近重阳天气嘉,数椽茆屋淡生涯。

山童拥彗扫黄叶,邻女傍篱收碧花。

避俗要生轮四角,出门何啻路三叉。

晚窗酒尽无多叹,试问前村好事家。

(0)

湖上笋盛出戏作长句

??穿苔玳瑁簪,按行日夜待成林。

养渠百尺干霄气,见我平生及物心。

剩插藩篱忧玉折,豫期风雨听龙吟。

明年又徙囊衣去,谁与平安报好音。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