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法地天,道法自然。黄帝遗玄,象罔得焉。
如髣如髴,行于万物。刳心以乞,虚而不屈。
漻乎其清,金石考鸣。冥我独情,世耳群惊。
为众父父,忘其族祖。为三祝主,未闻多苦。
子高就耕,丈人依圃。兄尧未甘,况复侯禹。
嗟彼全人,体性抱神。标枝野鹿,为浑沌邻。
愧尔波民,道谀终身。尊严世俗,逾于君亲。
合譬辞饰,以天下惑。厉夜生子,取火宜亟。
谁为尔贼,臭味声色。内盈栅柴,外重缴纆。
交臂历指,安可为得。苟非天德,休言帝则。
人法地天,道法自然。黄帝遗玄,象罔得焉。
如髣如髴,行于万物。刳心以乞,虚而不屈。
漻乎其清,金石考鸣。冥我独情,世耳群惊。
为众父父,忘其族祖。为三祝主,未闻多苦。
子高就耕,丈人依圃。兄尧未甘,况复侯禹。
嗟彼全人,体性抱神。标枝野鹿,为浑沌邻。
愧尔波民,道谀终身。尊严世俗,逾于君亲。
合譬辞饰,以天下惑。厉夜生子,取火宜亟。
谁为尔贼,臭味声色。内盈栅柴,外重缴纆。
交臂历指,安可为得。苟非天德,休言帝则。
此诗《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其五)天地》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天地宇宙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句“人法地天,道法自然”点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顺应自然、遵循规律的重要性。接着,“黄帝遗玄,象罔得焉”引用古代传说,暗示了先贤智慧的传承与启示。以下几句“如髣如髴,行于万物”、“刳心以乞,虚而不屈”描绘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内在的空灵状态,体现了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
“漻乎其清,金石考鸣”通过水的清澈和金石的共鸣,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接下来,“冥我独情,世耳群惊”表达了个人情感与外界反应之间的对比,暗示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为众父父,忘其族祖”、“为三祝主,未闻多苦”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探讨了领导者的责任与牺牲,以及在不同角色下的不同体验。随后,“子高就耕,丈人依圃”、“兄尧未甘,况复侯禹”通过具体事例,反映了对理想生活与现实追求的思考。
“嗟彼全人,体性抱神”、“标枝野鹿,为浑沌邻”、“愧尔波民,道谀终身”、“尊严世俗,逾于君亲”等句,表达了对人性、道德与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道德的坚守。
最后,“合譬辞饰,以天下惑”、“厉夜生子,取火宜亟”、“谁为尔贼,臭味声色”、“内盈栅柴,外重缴纆”、“交臂历指,安可为得”、“苟非天德,休言帝则”等句子,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警示,呼吁人们回归自然、遵循道德,避免陷入世俗的诱惑与困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人性、社会等多方面的思考与探讨,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的追求与对人生智慧的深刻洞察,具有很高的哲学价值和艺术魅力。
箨龙将雨绕山行,注远投深静有声。
云涌浴槽朝自暖,虹垂斋镬午还晴。
铜瓶各满幽人意,玉甃因高正士名。
神力可嗟妨智巧,桔槔零落便苔生。
世传寿可三松倒,此语难为常人道。
人能百岁自古稀,松得千年未为老。
我移两松苦不早,岂望见渠身合抱。
但怜众木总漂摇,颜色青青终自保。
兔丝茯苓会当有,邂逅食之能寿考。
不知篝火定何人,且看森垂覆荒草。
君诗爱我亦古意,秀眉昔比南山栲。
复谓留侯不及我,人或笑君无白皁。
求仙辟谷彼诚悞,未见赤松饥已槁。
岂如强饭适志游,封殖苍官荫华皓。
赤松复自无特操,上下随烟何慅慅。
苍官受命与舜同,真可从之忘发缟。
诗虽祝我以再黑,积雪已多安可扫。
试问苍官值岁寒,戴白孰与苍然好。
百年文物士优游,万国今方似缀旒。
发策东堂招儁乂,回舆北苑罢倡优。
忽随诸彦登龙尾,尚忆当年应鹄头。
独望清光无补报,更惭虚食太官羞。
悠悠独梦水西轩,百舌枯头语更繁。
山鸟不应知地禁,亦逢春暖即啾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