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廊散步寻僧话,青眼相邀得老旼。
久礼忏堂心独苦,惯迎野客语尤真。
当轩翠竹根根静,对手拈棋局局新。
日暮循堤还旧隐,一杯那复较醨醇。
长廊散步寻僧话,青眼相邀得老旼。
久礼忏堂心独苦,惯迎野客语尤真。
当轩翠竹根根静,对手拈棋局局新。
日暮循堤还旧隐,一杯那复较醨醇。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光在三月十一日独自居住于经阁时,偶遇友人来访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首联“长廊散步寻僧话,青眼相邀得老旼”,诗人漫步于长廊,寻找僧侣交谈,以青眼相邀,表达了对老僧旼的尊敬与亲近。这里通过“青眼”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老僧的特别关注与敬意。
颔联“久礼忏堂心独苦,惯迎野客语尤真”,描述了诗人长久地在忏堂礼佛,内心充满苦楚,但每当迎接野客(即不拘一格的访客)时,话语却格外真诚。这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以及对待不同访客时态度的差异。
颈联“当轩翠竹根根静,对手拈棋局局新”,诗人置身于翠竹环绕的轩中,与友人对弈,棋局不断更新,竹林的宁静与棋局的活力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尾联“日暮循堤还旧隐,一杯那复较醨醇”,日落时分,诗人沿着水边小径返回自己的居所,与友人共饮一杯,不再计较酒的醇厚或淡薄。这一场景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以及对生活质朴之美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与友人的和谐相处,以及在忙碌生活中寻求心灵平静的追求。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人际关系和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崇尚自然、重视精神交流的文化特质。
梦里京华,忽听得、庭花遗曲。
到醒来、愁满东风山屋。
春事已非空结绮,晓班无分随群玉。
想天涯、沦落杜秋娘,攒眉绿。谁能顾,荒芜菊。
谁能问,平安竹。任时光流转,都成虚辱。
无可奈何天地隘,只饶走得溪山足。
但逢人、相问麦青青,何时熟。
春渐老,年已耄,一时自适非不要。
花香妙,柳腰袅,老怀未怯输年少。
东风吹吹杖履便,燕娇莺姹不我嫌。
南邻载酒西邻会,鸭肝猪肚供肥甘。
回头看浮世,晨炊晚不继。
我非世外人,乃为醉饱计。
乐极愧生难为辞,礼谨意厚辞则非。
何妨真率存古道,杯茶盏酒会亦奇。
雨韭夜,菜羹社,前有杜老后司马。
金谷楼台灰尘飞,两家淡薄千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