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舞浑脱,长史妙心画。
老兵涂帚垩,中郎出飞帛。
得法自所见,岂用规畴昔。
随人作书奴,终与古人隔。
游丝最无事,何止但百尺。
飞来若有态,吹去忽无迹。
使君看青天,意外得新格。
映空疑有无,著纸互络绎。
神机殆天授,至技非人积。
遂令一丝轻,可挂千金石。
聊将画沙锥,幻出虫网壁。
我虽不解书,好书乃成癖。
公如傥有意,能事不敢迫。
公孙舞浑脱,长史妙心画。
老兵涂帚垩,中郎出飞帛。
得法自所见,岂用规畴昔。
随人作书奴,终与古人隔。
游丝最无事,何止但百尺。
飞来若有态,吹去忽无迹。
使君看青天,意外得新格。
映空疑有无,著纸互络绎。
神机殆天授,至技非人积。
遂令一丝轻,可挂千金石。
聊将画沙锥,幻出虫网壁。
我虽不解书,好书乃成癖。
公如傥有意,能事不敢迫。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周紫芝创作,名为《吴传朋郎中自出新意作游丝书妙绝一时士大夫皆赋诗为作数语书轴尾》。诗中描绘了吴传朋郎中独创的游丝书法艺术,其笔法独特,妙不可言,一时之间吸引了众多士大夫的赞赏和模仿。
诗中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如“公孙舞浑脱”、“老兵涂帚垩”、“中郎出飞帛”,形象地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多样性和技艺的高超。接着,“得法自所见,岂用规畴昔”一句,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指出真正的艺术并非简单模仿前人,而是源于个人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游丝最无事,何止但百尺”描绘了游丝书法的轻盈飘逸,仿佛细线在空中自由舞动,不仅长度无限,更蕴含着无穷的变化和生命力。“飞来若有态,吹去忽无迹”进一步强调了这种书法艺术的动态美和瞬间即逝的特性,如同自然界的风与云,既具形态又瞬息万变。
“使君看青天,意外得新格”表达了对吴传朋郎中创新精神的赞美,暗示他的作品如同天空中的新星,给人以惊喜和启发。“映空疑有无,著纸互络绎”则形容了书法作品在不同介质上的呈现效果,既有虚无缥缈之感,又有实实在在的艺术魅力。
最后,“神机殆天授,至技非人积”赞美了吴传朋郎中高超的技艺,似乎天赋异禀,而非长时间积累的结果。“遂令一丝轻,可挂千金石”进一步强调了其作品的重量级影响力,即使是最轻柔的一笔,也能承载千金的价值,象征着其艺术价值的非凡。
“聊将画沙锥,幻出虫网壁”描述了吴传朋郎中使用简单的工具创造出复杂而精美的艺术作品,如同在沙地上留下精细的图案,或是墙上绘制出错综复杂的虫网,展示了其技艺的精湛和想象力的丰富。
“我虽不解书,好书乃成癖”表明了诗人虽然不懂书法,却对这种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公如傥有意,能事不敢迫”则是对吴传朋郎中艺术成就的敬仰,表达了希望有机会学习和传承其艺术精髓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吴传朋郎中游丝书法艺术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技艺水平,同时也表达了对创新精神的赞美以及对艺术传承的渴望。
物之有知者恃息,物之有息知为贼。
天长地久载元气,天地无心故无极。
君知一身谁主持,六尘缘影工伎儿。
发生变幻不暂止,令汝鼻息无停时。
喘呼呀呷生至死,去今已远何由归。
真人嗒然吾丧我,能使炎火为寒灰。
中空无宰气不使,内自升降如灵龟。
深之又深乃至踵,根深蒂固凝不动。
超然内外无死地,梨枣华实龙虎用。
真人示我尺素书,万卷丹经不劳诵。
他年绿发对铜狄,却视吾斋真作梦。
浮舟大江里三千,归扫先陇清淮壖。
杜门古寺厌岑寂,梦寐清颍如家山。
汝阴昔谬称刺史,自愧何术苏恫瘝。
平生为吏甘贱拙,敢作蟊贼伤民田。
未忧怀砖击之去,乃欲筑室买一廛。
箪瓢三亩易办耳,寄声父老不汝干。
长淮清冬龙蜃蛰,放舟出郭天宇宽。
浮梁横前袅可缆,金塔却立俨莫攀。
髯张幼好此奇服,白璧刻佩鸣玦环。
抱持微学不忍弃,清明竹林遭削删。
三年江湖友魑魅,一日宝府观玙璠。
渐消鄙吝心自喜,追计存没涕亦潸。
寻山把酒岂易得,客路霰雪衣裘单。
尘埃可洗忧可豁,待君一酌玻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