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麻已零落,藻荇复消沉。
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
强穿南埭路,遥望北山岑。
欲与道人语,跨鞍聊一寻。
桑麻已零落,藻荇复消沉。
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
强穿南埭路,遥望北山岑。
欲与道人语,跨鞍聊一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齐道人在秋季游览西庄的情景。首句"桑麻已零落,藻荇复消沉",通过写桑麻和藻荇的凋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转换,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接着,"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人事变迁的感慨,寓含着淡淡的忧思。
"强穿南埭路,遥望北山岑",诗人特意穿过南埭小路,远眺北山,试图借此排遣心中的愁绪,展现了他坚韧不屈的性格和对自然景色的向往。最后两句"欲与道人语,跨鞍聊一寻",直接表达了诗人想要与齐道人交流,寻求心灵慰藉的愿望,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景抒情,寓言志,体现了苏轼在仕途波折中寻求内心宁静与超脱的人生态度。
辛巳过濡水,初命浚濡源。
安东及高阳,仿佛名同传。
圣女出易州,实与易水连。
岁久浸入沙,无足资灌田。
天然利民泽,可使虚渗乾。
发帑俾疏剔,其功非唐捐。
安河易新名,听予有后言。
虽云善其初,久要宜敬旃。
闸坝时脩治,俾毋滥轶川。
轮日以输溉,人和可格天。
经过示梗概,所重惟吁年。
年前截漕五十万,用佐冬春赈贷资。
迩来青黄逮不接,民艰巡跸周询知。
部帑再拨八十万,仍虑难为无米炊。
复留新漕十五万,以济灾后频然眉。
从来救荒无善策,在尽心以补苴为。
示大端惟扩充要,共者嗟嗟良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