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割地议和纪事》
《割地议和纪事》全文
清 / 洪繻   形式: 古风

万里金瓯浑不缺,谁道千钧系一发。

艰危一旅可重兴,何为遽把皇图割。

今日以和保都城,恃和狎敌鼎且倾。

胜败兵家有常事,数败一胜势可争。

今日未尝为血战,激使好战谁敢轻。

犬戎在昔陷西京,宣王亲整六师征。

我朝三辅奠磐石,山海关外兵连营。

大帅养重不励士,坐使越甲吾君鸣。

下国尚耻城下盟,大国上相亲行成。

重重海陆失岩阻,战守无计和无名。

公孙用刺真下策,裴相不死非尊荣。

辽阳自曩钟王气,台屿于今成蓬瀛。

一朝蹙国数千里,奥蔽尽撤将焉撑。

嗟予头埋足又蹶,叩阍无从效曹刿。

眼见岛夷更得天,心痛中华长失岁。

沉沦身世付伧荒,分裂乾坤销猛锐。

仓海君无博浪锥,衔石今后同精卫。

(0)
鉴赏

这首诗《割地议和纪事》由清代诗人洪繻所作,通过深邃的历史眼光与强烈的民族情感,描绘了国家在面对强敌时的复杂决策与深刻反思。

首句“万里金瓯浑不缺”,以“金瓯”比喻国家领土完整,表达了对国家疆域的自豪感。然而,“谁道千钧系一发”则揭示了国家面临的巨大压力与危机,形象地说明了国家安危可能因一念之差而改变。

“艰危一旅可重兴,何为遽把皇图割”表达了对于割地议和这一决策的质疑与担忧,认为即使面临艰难险境,也不应轻易放弃国家主权。

“今日以和保都城,恃和狎敌鼎且倾”指出通过和平手段保护都城的同时,也可能导致国家力量的削弱,甚至被敌人视为软弱可欺。

“胜败兵家有常事,数败一胜势可争”强调了战争中的胜败是常态,暗示通过努力争取胜利的可能性。

“今日未尝为血战,激使好战谁敢轻”表达了对和平解决争端的期待,同时也对好战者的警告,提醒他们和平来之不易。

“犬戎在昔陷西京,宣王亲整六师征”回顾历史,提到古代抵御外敌入侵的英勇事迹,以此激励当前的国家。

“我朝三辅奠磐石,山海关外兵连营”描述了当前国家的防御布局,强调了边防的重要性。

“大帅养重不励士,坐使越甲吾君鸣”批评了某些领导者的失职,指出缺乏激励士兵的后果。

“下国尚耻城下盟,大国上相亲行成”对比不同国家对待和平的态度,强调了尊严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重海陆失岩阻,战守无计和无名”指出面对外部威胁时,国家在战略上的困境。

“公孙用刺真下策,裴相不死非尊荣”表达了对某些决策的否定,认为牺牲尊严换取和平并非明智之举。

“辽阳自曩钟王气,台屿于今成蓬瀛”回顾历史,提及辽阳曾是王气所在,如今却成为荒凉之地,象征着国家命运的变迁。

“一朝蹙国数千里,奥蔽尽撤将焉撑”描述了国家领土被侵占的严重后果,以及国家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嗟予头埋足又蹶,叩阍无从效曹刿”表达了个人面对国家困境的无力感,以及对历史英雄的怀念。

“眼见岛夷更得天,心痛中华长失岁”表达了对国家领土丧失的深切忧虑。

“沉沦身世付伧荒,分裂乾坤销猛锐”描绘了国家陷入困境,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

“仓海君无博浪锥,衔石今后同精卫”以精卫填海的典故,表达了人民虽力量微小,但仍有决心与毅力,共同为国家的复兴努力。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历史背景与深刻的寓意,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与对和平与正义的追求。

作者介绍

洪繻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奉送钟阳大司徒还朝二首·其一

旌旄拂曙过江津,淮海苍生望后尘。

少府于今裨国计,司徒端为教人伦。

白头自恋垂衣主,紫禁偏思曳履臣。

最是东南多菜色,敢劳天上借阳春。

(0)

九日送客

两人千里别,九日一樽开。

不是无家叹,同为去国哀。

楚帆随月落,朔雁带霜来。

何地堪回首,前朝戏马台。

(0)

楼居寄豹孙

宇内空无托,凭高祇忆君。

青山城不隔,黄鸟日相闻。

竹乱一庭月,花深半榻云。

国香分在握,遥思坐氤氲。

(0)

过傅吴令衙斋夜坐分得山字二首·其二

逃暑怜河朔,携樽叩暮关。

蝉遗凉吹远,凫引绿漪閒。

拟醉下弦月,忘归小隐山。

芰荷初制服,沾湿露华间。

(0)

江村同方山人子服过寒山寺访旭上人

旷适柴桑叟,栖迟萧寺邻。

贫家春酒绿,细雨杏花新。

澹虑全轻物,忘机不畏人。

远公能好客,因尔得相亲。

(0)

岣嵝山居二首·其二

窈窕桃源路,渔樵只浪猜。

巢居同幻住,峰影逼飞来。

乌几云流湿,黄庭风展开。

彼将身隐矣,吾岂避秦哉。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刘晏 程宿 冯京 韩忠彦 陈尧叟 郑颢 杨士芳 马援 刘沆 李方膺 全思诚 吴季子 郑伯熊 邓显鹤 侯蒙 陈宏谋 阿桂 金章宗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