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东流正驶,安得此停泓。
搔首眺苍旻,孤月楞伽明。
须臾寒潭影,髣髴灵台平。
悬崖闻飞瀑,高枕殊凄清。
峡东流正驶,安得此停泓。
搔首眺苍旻,孤月楞伽明。
须臾寒潭影,髣髴灵台平。
悬崖闻飞瀑,高枕殊凄清。
这首诗描绘了楞伽晓月的壮丽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首句“峡东流正驶,安得此停泓”描绘了江水在峡谷中奔腾不息,却在此处形成了一片宁静的水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人入胜。
“搔首眺苍旻,孤月楞伽明”则通过动作描写和视觉感受,表现了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只见一轮孤月高悬于楞伽山之巅,明亮而孤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郁的氛围。
“须臾寒潭影,髣髴灵台平”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静谧感,寒潭中的倒影仿佛是心灵的平静,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悬崖闻飞瀑,高枕殊凄清”最后两句,诗人听到了悬崖上的瀑布声,虽然身处高枕之上,但这份凄清却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壮美与深邃,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触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思考,以及在自然面前的自我反思与内心平静的追求。
病?百不娱,呼儿失蟋蟀。编竹以为笼,饲之芡与栗。
绿腰跃长股,怒臂相决病。
怜此壮盛心,猛志见跳佚。
嗟我何摧颓,感时恒自失。
夜短常愁永,虫声况瑟瑟。
虫声一何悲,使我愁难毕。
开笼会纵汝,深草富蓬室。
达人薄遐算,志士惜分阴。
达人岂不怀,放旷莫敢任。
结发慕黄虞,所好在沉深。
谅无宣尼智,窃比多所钦。
梯占诚有阶,耽□乃我箴。
岁月同悬砧,昕夕捣予心。
良壁弃如泥,以砾视兼金。
无德而好爵,晛彼能言禽。
言隐于荣华,亦远若宵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