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生才如矛,决刺快棘矜。
从我我来南,得子色已欣。
更有黄生奇,猿骨鹤之筋。
二生于常士,两扛龙文斤。
我偕犯天都,虬虎啖腭龈。
试身争自夸,告我归殷殷。
曰余有母在,登临省当勤。
生母年六十,抱节鞠汝慬。
汝父行我书,母之节断断。
生行显彰之,有待曙欲昕。
我就栋与栭,始见泮一芹。
学之博孝备,理顺乐且欣。
吾不为厄言,歌慰子请殷。
洪生才如矛,决刺快棘矜。
从我我来南,得子色已欣。
更有黄生奇,猿骨鹤之筋。
二生于常士,两扛龙文斤。
我偕犯天都,虬虎啖腭龈。
试身争自夸,告我归殷殷。
曰余有母在,登临省当勤。
生母年六十,抱节鞠汝慬。
汝父行我书,母之节断断。
生行显彰之,有待曙欲昕。
我就栋与栭,始见泮一芹。
学之博孝备,理顺乐且欣。
吾不为厄言,歌慰子请殷。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筠赠给洪稚存的作品,表达了对洪生才华的赞赏以及对其孝顺母亲的鼓励。诗中将洪生比喻为锐利的矛和棘矜,显示出他的才智过人。诗人欣喜于洪生的到来,并提及另一位名叫黄生的朋友,他们都是非凡之才,如同扛着龙纹斤的勇士。
诗中描述了他们一同攀登险峻的天都峰,象征着他们的进取精神。洪生自我夸耀之余,却透露出对家中母亲的挂念,因为他的母亲年事已高,需要他时常探望。诗人强调了母亲的坚韧和对儿子的教育,以及洪生的责任感和孝道之心。
最后,诗人祝愿洪生在学业上广博孝顺,道理通达,生活快乐,并承诺用诗歌来安慰他。整首诗情感真挚,既赞美了洪生的才华,也赞扬了他的孝行,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重视。
君胡为者发鬅松,求诗驱疟檄愈风?
凋残文集覆酱瓿,丛杂药裹填筠筒。
听君悲吟似有意,毋乃蒂芥盈心胸。
大贤自古困陋巷,栾布贱时曾卖佣。
何况平生慕嵇阮,寂寞政可养惰慵。
眼前无数首阳岭,随地尽有桐庐江。
食鱼茹蕨不饿死,何用富与程郑同?
忧能伤心语不妄,少年一宿成老翁。
劝君强起加餐食,收悲敛涕牛衣中。
战国干戈斗未已,七雄胜负纷鸡虫。
但闻苍梧远巡狩,未见舜陛鸣笙镛。
人间可哀非一事,愿君毋为药店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