蛭子神丛奏鼓笳,花糕分饷到千家。
凤音纪月元猪日,谁记东京录梦华?
蛭子神丛奏鼓笳,花糕分饷到千家。
凤音纪月元猪日,谁记东京录梦华?
这首诗《日本杂事诗(其一三四)》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巧妙地将日本文化与传统节日习俗融入其中,展现了诗人对异国文化的独特见解和融合。
首句“蛭子神丛奏鼓笳”,以“蛭子”这一日本神话中的神祇形象开篇,暗示了日本独特的祭典氛围,通过“奏鼓笳”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节日场景。这里的“蛭子神丛”象征着日本民间信仰的丰富多样,而“奏鼓笳”则体现了日本传统节日中音乐与仪式的结合,传递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次句“花糕分饷到千家”,进一步描绘了日本传统节日中分发食物的习俗,尤其是花糕,作为节日礼物,象征着祝福与共享的精神。通过“分饷到千家”的描述,不仅展现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也体现了日本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相互关怀的美德。
第三句“凤音纪月元猪日”,巧妙地将日本的“元宵节”(又称“正月十五”或“上元节”)与中国的“龙凤”文化相联系,通过“凤音”这一意象,既表达了对日本节日的独特理解,又暗含了中日文化交融的意味。这里,“纪月”指的是记录月份,而“元猪日”则是指日本元宵节的别称,与中国的元宵节相对应,体现了两国文化在特定节日上的相似之处。
最后一句“谁记东京录梦华?”以反问的形式,引出对东京(即现在的东京都)历史与文化的深思。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对东京这座城市的赞叹,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记忆的反思,提示读者思考现代都市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日本传统节日的风貌,以及中日文化在特定节日上的共鸣与差异,体现了诗人对异国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可怜云木丛,满禁碧濛濛。
色润灵泉近,阴清辇路通。
玉坛标八桂,金井识双桐。
交映凝寒露,相和起夜风。
数枝盘石上,几叶落云中。
燕拂宜秋霁,蝉鸣觉昼空。
翠屏更隐见,珠缀共玲珑。
雷雨生成早,樵苏禁令雄。
野藤高助绿,仙果迥呈红。
惆怅缭坦暮,兹山闻暗虫。
飞阁青霞里,先秋独早凉。
天花映窗近,月桂拂檐香。
华岳三峰小,黄河一带长。
空间指归路,烟际有垂杨。
别业在征山,登高望畿甸。
严令天地肃,城阙如何见。
蔼蔼王侯门,华轩日游衒。
幸逢休明代,山虏尚交战。
投策去园林,率名皆拜选。
圣君性则哲,济济多英彦。
裴楷能清通,山涛急推荐。
謏才甘自屏,薄伎忝馀眷。
虽承国士恩,尚乏中人援。
畴昔相知者,今兹秉天宪。
朱绂何赫赫,绣衣复葱蒨。
白简尝持宪,黄图复尹京。
能标百郡则,威肃一朝清。
典秩崇三礼,临戎振五兵。
更闻传世业,才子有高名。
封树遵同穴,生平此共归。
镜埋鸾已去,泉掩凤何飞。
薤挽疑笳曲,松风思翟衣。
扬名将宠赠,泉路满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