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于芹泮士争披,传到茅庐我窃窥。
突过韦郎森戟句,高如柳恽采蘋诗。
日惟坐啸熏沉水,间亦摇毫品荔支。
况有太丘为小序,遥知流布满京师。
刻于芹泮士争披,传到茅庐我窃窥。
突过韦郎森戟句,高如柳恽采蘋诗。
日惟坐啸熏沉水,间亦摇毫品荔支。
况有太丘为小序,遥知流布满京师。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题洪使君诗卷》。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书信体诗,作者通过对友人洪使君诗卷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好文艺和高尚情操的追求。
"刻于芹泮士争披,传到茅庐我窃窥。"
这里描述的是诗人的诗作被刻录在竹简上,在士人之间流传,作者本人则是在茅屋中偷偷地观赏这些诗作。这两句表明了洪使君的诗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突过韦郎森戟句,高如柳恽采蘋诗。"
这两句赞美的是洪使君的诗歌风格,像突破重围的大军一样强劲有力,而又能达到像柳恽那样的高水平,柳恽是西晋时期的诗人,以清新俊逸著称。
"日惟坐啸熏沉水,间亦摇毫品荔支。"
这两句则描绘了作者自己阅读洪使君诗卷的情景,日常只是静坐在那里,用口哨的声音来熏香沉着的水流,同时还会偶尔地挥动笔墨,对比品鉴那些如同荔枝一样美好的诗句。
"况有太丘为小序,遥知流布满京师。"
最后两句提到的是“太丘”(即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号)曾为洪使君的诗作写过序言,因此作者虽然远离,但也能感受到这首诗在京城中的广泛流传。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诗作的赞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文学交流和崇尚,以及他们对于高品质文化作品的追求与推崇。
羁心积午睡,梦言有咨嗟。
忽惊童仆语,乃谓长兄车。
披衣及庭户,迎面拂风沙。
巳闻平安悉,徐讯川陆遐。
陈杯发远颜,安榻向馀花。
馀花来舞鸟,交交答棣华。
物情欢同气,和悦似相加。
忘疲重昏饭,容膝共为家。
虽非故园聚,暂此慰天涯。
虚室有閒阶,云日相深浅。
推棂受光浮,倚榻注景转。
极兹瞬息情,节序互迎饯。
默默感商飔,群动俱相勉。
百草畏芳移,诸禽欣毛毨。
我亦时物中,未为天地选。
浮生欲三十,千虑难一展。
樽酒与瓶粟,费世虽不腆。
明明古今事,已让诸人践。
盈卷积玄文,虚言何足办。
屈伸大块间,如蚕方在茧。
经纶不自繇,胸丝日几辫。
去帆争疾鸟,来缆似疲驽。
飘风何谑浪,日与滞舟俱。
明月自东来,诉风向月呼。
月骄不语客,停照拂江隅。
江流赴海急,翻挟南薰趋。
回首玄峰北,长叫促云驱。
云倦不风敌,中发尚踌躇。
独献青山色,偃蹇绘幽图。
云山既无素,江月复非徒。
持此百羁身,一苇自揶揄。
痴来欲问影,愁倦不知吾。
每向清宵半,人静我依舻。
吴峰空目断,楚水入看无。
不畏归途阻,但惜时光徂。
秋声乍夜出,近远落悲梧。
望望伤魂处,历乱汉川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