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识徐卿二子奇,秋来往往梦琼枝。
明时莫作沉湘赋,暇日应题望岳诗。
主爱客卿宁忍舍,兄嗟予季若为思。
湖南岁晚多回雁,频寄书归尉别离。
曾识徐卿二子奇,秋来往往梦琼枝。
明时莫作沉湘赋,暇日应题望岳诗。
主爱客卿宁忍舍,兄嗟予季若为思。
湖南岁晚多回雁,频寄书归尉别离。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寄徐夏叔》。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友人寄语。诗中的意象丰富,感情真挚,体现了古典诗词中深厚的情谊和高洁的人格。
“曾识徐卿二子奇”一句,以“曾识”开篇,意味着与徐夏叔有旧,称其为“二子奇”,表明对对方的赞赏与认识之深。接下来的“秋来往往梦琼枝”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友人的思念之情,如同每当秋风起时,总会梦到那美丽如琼瑶的枝头,形象地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怀念。
“明时莫作沉湘赋”一句,劝慰徐夏叔在清明之时,不要去写那些沉郁的湘江诗。这里的“沉湘赋”,指的是古代文学家常用来抒发忧国忧民情怀的一种文体。而“暇日应题望岳诗”则是希望在闲暇之日,能为远方的高山(即友人所处之地)写下赞美之词。通过这两句,刘克庄表达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态度,以及对朋友的关切与期待。
“主爱客卿宁忍舍”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感情,称呼徐夏叔为“客卿”,表现出主人对客人深厚的情谊。而“兄嗟予季若为思”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情感,通过“兄嗟”与“予季”的互动,传递了一种难以割舍的兄弟之情。
最后,“湖南岁晚多回雁,频寄书归尉别离”两句,则描绘出湖南秋末时节,群雁纷飞,而诗人却在此时频繁地寄送书信给远方的友人,以表达自己的不舍与思念之情。通过这样的写法,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的深沉情感。
总体来看,这首诗是刘克庄以其独特的情怀和文学才华,对远方朋友的一种美好寄托。
高阳狂生六十馀,入谒自通臣博徒。
刘季嫚士如庸奴,对客濯足以两姝。
生云足下扶义初,奈何不礼长者乎。
隆准一笑延坐隅,与随何辈载后车。
刻六国印识尤迂,向微留侯几误渠。
胡雏闻人说汉书,千载而下犹揶揄。
掉舌所得良区区,投身沸鼎何其愚。
呜呼,博徒果不贤腐儒。
通国兴仁逊,浑然太古时。
不营分表事,肯拾道傍遗。
山步多樵笛,郊行足酒旗。
马应无失塞,羊岂有亡歧。
坠李羞三咽,堆金畏四知。
如何仙圣境,著得窃桃儿。
饮啄于身切,宜无决择然。
岂其阳忍渴,嫌以盗名泉。
北泽行犹至,东陵恶莫湔。
羞为滥觞者,宁作挂瓢贤。
激齿希高士,流涎异醉仙。
枯肠一勺足,勿傍石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