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尽皮毛见本真,此中无古亦无今。
等闲窗外东风软,露出先天一片心。
剥尽皮毛见本真,此中无古亦无今。
等闲窗外东风软,露出先天一片心。
这首诗《咏芭蕉》由宋末元初的方一夔所作,通过描绘剥去芭蕉外在的皮毛后,展现出其内在的本质,传达出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哲理思考。诗人以芭蕉为载体,寓意人生的真谛与自然界的真理,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追求内心的纯净与真实。
首句“剥尽皮毛见本真”,形象地描绘了去除事物表面的装饰或外在因素,揭示其本质的过程。芭蕉的皮毛象征着事物的表象,而“本真”则代表了事物的核心价值或内在本质。这一句强调了深入理解事物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思想。
次句“此中无古亦无今”,进一步阐述了这种超越时间的概念。在诗人看来,事物的本真状态是永恒不变的,不受历史变迁的影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事物的本质都是相通的,体现了对宇宙真理的普遍认知和追求。
第三句“等闲窗外东风软”,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窗外的东风轻柔地吹拂,象征着自然界的平和与和谐。这一句不仅渲染了环境氛围,也为下一句的转折埋下了伏笔。
最后一句“露出先天一片心”,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意味着在宁静和谐的环境中,事物的内在本质得以显现,如同芭蕉剥去皮毛后露出的绿色叶片,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原始状态。这里的“先天”指的是事物最原始、最纯粹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本质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综上所述,《咏芭蕉》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方一夔对自然与人生本质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超越时间和表象、追求内在真实的向往。
黑风吹瓠瓠不流,冒顿夜断强王头。
黄金留犁搅玉斗,一饮一石酥驼秋。
眼红啽呓生血聚,汗滴石楼湿青雨。
鬼妻扣骨骨欲应,精禽飞来作人语。
黄云压日日欲颓,将军回首李陵台。
君不见汉家西风凋细柳,老上单于誇好手,棘门胡卢可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