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通秦国,为裘指魏君。
落花遥写雾,飞鹤近图云。
马眼冰凌影,竹根雪霰文。
何当画秦女,烟际坐氤氲。
金缕通秦国,为裘指魏君。
落花遥写雾,飞鹤近图云。
马眼冰凌影,竹根雪霰文。
何当画秦女,烟际坐氤氲。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美的山水画面,其中融入了对古人生活和情感的细腻描写。开篇“金缕通秦国,为裘指魏君”两句,通过对古代丝织品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以及人们的审美趣味。这里的“金缕”可能象征着高贵和珍贵,而“秦国”与“魏君”则是指远古的地区和统治者,通过这些历史元素增添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神韵。
接下来的“落花遥写雾,飞鹤近图云”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落花”与“飞鹤”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常见意象,它们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寓含着诗人对于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向往。而“雾”与“云”的使用,则增添了一种朦胧、梦幻般的氛围,仿佛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飘渺不定的美。
第三句“马眼冰凌影,竹根雪霰文”展现了冬日景象中的清冷与静谧。“马眼”、“竹根”这些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微小之处的观察与感悟。同时,这些冰雪覆盖下的生命也隐喻着坚韧不拔、耐寒守望的情怀。
最后,“何当画秦女,烟际坐氤氲”两句,则是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憧憬和期待。“画秦女”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追求,而“烟际坐氲氲”则是对那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这不仅是对视觉艺术的欣赏,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展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致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思的意境。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造诣,更反映出了一种超越时代、跨越空间的心灵追求。
过为世希氏,史牒鲜著名。
孰谓吾之邦,有以至孝称。
想其事双亲,诚恪通神明。
身后一抔土,世犹不敢轻。
乐公诚乐善,记名誓遗氓。
偶读灵禽碑,得之嘉不胜。
吾邦有盛德,岂宜久沉冥。
恨不访遗冢,下拜涕泣零。
又恨失名字,无以附汗青。
自伤无赢赀,傍建旌孝亭。
当使孝者见,事亲坚其诚。
且令顽悖儿,内愧面颊赪。
因兹或改行,为国省繁刑。
徒将拙言句,颂咏播芳馨。
蒿茨莫浪剪,牛羊勿妄登。
过者宜下马,呵护烦山灵。
忆我初仕时,不敢望高位。
但得宰一同,便可行己志。
实惠傥及民,死亦有生气。
况复著阴功,子孙将不坠。
胡为人惮之,百计欲求避。
我闻事无难,辞难岂为义。
世路虽多艰,官途须历试。
是用俾吾儿,往当民社寄。
眷言古括州,山水有佳致。
我尚记昔年,尝为郡守贰。
虽无德在人,人亦安平易。
百里闻汝来,想见多忻慰。
要当尽此心,有以塞其意。
诚能使吏民,自此知怀畏。
家家各安居,人人共称治。
纵或罹谤伤,固自有公议。
有如汝所存,俯仰似无愧。
功名馀事耳,何必成与遂。
年来我挂冠,方得闲中味。
无乃逼桑榆,七十仍有二。
知复几何时,得见汝娱侍。
虽幸枕湖山,已辟幽栖地。
有诗谁伴吟,有酒谁同醉。
正欲汝相随,俄然又相离。
会须早归来,日作斑衣戏。
个中有真乐,岂必三旌贲。
《送津儿之官丽水》【宋·吴芾】忆我初仕时,不敢望高位。但得宰一同,便可行己志。实惠傥及民,死亦有生气。况复著阴功,子孙将不坠。胡为人惮之,百计欲求避。我闻事无难,辞难岂为义。世路虽多艰,官途须历试。是用俾吾儿,往当民社寄。眷言古括州,山水有佳致。我尚记昔年,尝为郡守贰。虽无德在人,人亦安平易。百里闻汝来,想见多忻慰。要当尽此心,有以塞其意。诚能使吏民,自此知怀畏。家家各安居,人人共称治。纵或罹谤伤,固自有公议。有如汝所存,俯仰似无愧。功名馀事耳,何必成与遂。年来我挂冠,方得闲中味。无乃逼桑榆,七十仍有二。知复几何时,得见汝娱侍。虽幸枕湖山,已辟幽栖地。有诗谁伴吟,有酒谁同醉。正欲汝相随,俄然又相离。会须早归来,日作斑衣戏。个中有真乐,岂必三旌贲。
https://shici.929r.com/shici/3WxZ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