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功名何处,算只合、付悠悠。
怕僮仆揶揄,长年为客,楚尾吴头。
春来故园渐好,似不应、不醉把春休。
剩买蒌蒿荻笋,河豚已上渔舟。人间太半足闲愁。
蓑笠梦汀洲。向桃杏花边,招邀同社,秉烛来游。
连台听渠拗倒,更曲生、元不厌诛求。
世事翻云覆雨,满怀何止离忧。
问功名何处,算只合、付悠悠。
怕僮仆揶揄,长年为客,楚尾吴头。
春来故园渐好,似不应、不醉把春休。
剩买蒌蒿荻笋,河豚已上渔舟。人间太半足闲愁。
蓑笠梦汀洲。向桃杏花边,招邀同社,秉烛来游。
连台听渠拗倒,更曲生、元不厌诛求。
世事翻云覆雨,满怀何止离忧。
这首《木兰花慢·其三》是宋代词人黄机的作品,他以岳总干的韵脚进行创作。词中表达了词人对功名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慨。开篇“问功名何处,算只合、付悠悠”流露出词人对功名无望的无奈,认为自己的命运只能任由时间流逝。接着,“怕僮仆揶揄,长年为客,楚尾吴头”描绘了词人常年在外漂泊,担心受到他人嘲笑的生活状态。
“春来故园渐好,似不应、不醉把春休”表达了词人对家乡春天美景的向往,暗示着他对归乡的渴望,同时也借酒消愁。后文“剩买蒌蒿荻笋,河豚已上渔舟”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春日景象,勾起了词人的食欲和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人间太半足闲愁”直抒胸臆,感叹人生多愁,而“蓑笠梦汀洲”则寄托了词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桃花盛开的地方,词人想象与朋友共聚,月下赏花,尽享欢乐时光。“连台听渠拗倒,更曲生、元不厌诛求”表达了词人对官场繁复琐碎的厌倦,以及对无休止的追求的质疑。
最后,“世事翻云覆雨,满怀何止离忧”揭示了词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认识,他的内心充满了更多的忧虑,不仅仅是离别的痛苦。整首词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批判,又有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词人复杂的人生感慨。
胡尘昔起蓟北门,河南地属平卢军。
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
地形十二虏意骄,恩泽含容历四朝。
鲁人皆解带弓箭,齐人不复闻箫韶。
今朝天子圣神武,手握玄符平九土。
初哀狂童袭故事,文告不来方振怒。
去秋诏下诛东平,官军四合犹婴城。
春来群乌噪且惊,气如坏山堕其庭。
牙门大将有刘生,夜半射落欃枪星。
帐中虏血流满地,门外三军舞连臂。
驿骑函首过黄河,城中无贼天气和。
朝廷侍郎来慰抚,耕夫满野行人歌。
山色湖光并在东,扁舟归去有樵风。
莫道野人无外事,开田凿井白云中。
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
穷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
元君在荆楚,去日唯云远。
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
忧我贫病身,书来唯劝勉。
上言少愁苦,下道加餐饭。
怜君为谪吏,穷薄家贫褊。
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念我口中食,分君身上暖。
不因身病久,不因命多蹇。
平生亲友心,岂得知深浅。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
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
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
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
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沈昔意气,改换旧容质。
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