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谢风流举世传,胡床素髻坐翛然。
看渠婉婉名驹子,已觉骎骎老辈前。
大谢风流举世传,胡床素髻坐翛然。
看渠婉婉名驹子,已觉骎骎老辈前。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林旭所作,名为《绝句三首(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位举止优雅、风度翩翩的人物形象,通过“大谢风流举世传”这一开篇,巧妙地将这位人物与历史上的风流才子谢灵运相提并论,暗示了其非凡的才华和影响力。
接着,“胡床素髻坐翛然”一句,以“胡床”这一古代坐具,以及“素髻”这一简洁的发型,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闲适与自然之态。“翛然”二字,则进一步强调了其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精神风貌。
“看渠婉婉名驹子,已觉骎骎老辈前。”这两句则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人物比作温顺而有潜力的骏马,不仅展现了其内在的品质与潜力,也暗示了其在同辈中的卓越地位。其中,“婉婉”形容其温文尔雅,“名驹子”则暗指其具有成为杰出人才的潜质,“骎骎”则表示迅速、急迫之意,形象地表达了其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的速度与趋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物外在形象与内在品质的细腻描绘,成功塑造了一个既有才华又不失高洁之气的典型形象,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赞美。
夜泊湖甫山,绿杨护危堤。
迅雷将残雨,似猛竟复微。
晓月解风缆,熟睡初不知。
起来问宿处,千山翠相围。
霁峰有剩谒,旭溪无停辉。
远树芦外出,若与船争驰。
多情东林塔,寸步不相离。
后送欣已远,前迎复在兹。
不知塔意厚,为复船行迟。
谁能仆此塔,庶不淹吾归。
独感夜来雨,政作朝凉资。
玉倚风轻,粉凝冰薄,土花祠冷无人。
听吹箫月底,传暮草金城。
笑红紫、纷纷成雨,溯空如蝶,恐堕珠尘。
叹而今、杜郎还见,应赋悲春。
佩环何许,纵无情、莺燕犹惊。
怅朱槛香消,绿屏梦渺,肠断瑶琼。
九曲迷楼依旧,沈沈夜、想觅行云。
但荒烟幽翠,东风吹作秋声。
霁霞散晓,射水村渐明,渔火方绝。
滩露夜潮痕,注冻濑凄咽。
征鸿来时应负书,见疏柳、更忆伊同折。
异乡憔悴,那堪更逢,岁穷时节。东风暗回暖律。
算拆遍江梅,消尽岩雪。唯有这愁肠,也依旧千结。
私言窃语些誓约,便眠思梦想无休歇。
这些离恨,除非对著、说似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