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岂必□竹,居何与梅事。
政尔亦偶然,人自见之异。
梅岂必□竹,居何与梅事。
政尔亦偶然,人自见之异。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方蒙仲的作品,名为《咏梅》。从这短短的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梅花独特的情感和深刻的观察。
"梅岂必□竹,居何与梅事。政尔亦偶然,人自见之异。"
首先,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总是把梅花和竹子相提并论?它们之间似乎有着不解之缘。但在这短暂的几句里,方蒙仲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留下了一个悬念,让读者自行思考。
"政尔亦偶然,人自见之异。"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他认为有些事物或许只是偶然相遇,但人们往往会从中发现不同寻常的意义。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豁达心境,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界深刻观察和感悟。
"竹外一枝斜更好。"
最后,方蒙仲用了一个生动的意象来描绘梅花之美:即便是在竹丛的掩映下,一枝独立的梅花依然显得格外出众。这不仅是对梅花外形之美的赞叹,也寓含着诗人对于坚守自我、独树一帜的精神追求。
总体而言,方蒙仲这首《咏梅》通过提问和感慨,展现了他对梅花与竹子之间关系的深思熟虑,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独特领悟。
城东路,惟有几缕残杨,夕阳天暮。
荒凉三两人家,路旁借问,前朝故处。
暗凝伫,闻说昔年冈阜,杂花生树。
平明辇道无尘,漏声点点,琼津报曙。
题遍椒崖丁障,翠华临幸,炉烟春驻。
愁入绛霄,楼前声动鼙鼓。黄沙北徙,胡骑翻歌舞。
浑谁问,宫中环佩,飘零无数。寂寞寒鸦语。
乱芜没了,荒砖断础。
呜咽河流去,凭吊意茫茫,兴亡今古。
旧时夜月,曲终凄苦。
东风旧识。又枝枝叶叶,渲染芳陌。
花路条条,都绣残春,随意草痕疏密。
屏山烟雨浑如梦,剩几片、落红狼藉。
怪唤人、阑畔笼鹦,撩乱午阴难觅。
多事三眠细柳,为谁一寸寸,眉黛凝碧。
依约鬟云,便卷重帘,也误绿笺消息。
寻常衣袂夸年少,略记忆、者般颜色。
问别来、南浦波流,魂是几时消得。
戍楼笳奏,共萧萧叶响,枕旁惊客。
月坠霜高蛩窗上,堆着乱愁千叠。
来准阴晴,先催行李,那问何年月。
输他篱角,傍花浓睡寒蝶。
昨夜凉掩鸳帏,数琼签未遍,啼红初歇。
促唤征衫,向西风,不许多情不别。
雁续残更,鸥圆剩梦,缆解莼湖白。
荒鸡休唤,鬓边此际谁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