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路,惟有几缕残杨,夕阳天暮。
荒凉三两人家,路旁借问,前朝故处。
暗凝伫,闻说昔年冈阜,杂花生树。
平明辇道无尘,漏声点点,琼津报曙。
题遍椒崖丁障,翠华临幸,炉烟春驻。
愁入绛霄,楼前声动鼙鼓。黄沙北徙,胡骑翻歌舞。
浑谁问,宫中环佩,飘零无数。寂寞寒鸦语。
乱芜没了,荒砖断础。
呜咽河流去,凭吊意茫茫,兴亡今古。
旧时夜月,曲终凄苦。
城东路,惟有几缕残杨,夕阳天暮。
荒凉三两人家,路旁借问,前朝故处。
暗凝伫,闻说昔年冈阜,杂花生树。
平明辇道无尘,漏声点点,琼津报曙。
题遍椒崖丁障,翠华临幸,炉烟春驻。
愁入绛霄,楼前声动鼙鼓。黄沙北徙,胡骑翻歌舞。
浑谁问,宫中环佩,飘零无数。寂寞寒鸦语。
乱芜没了,荒砖断础。
呜咽河流去,凭吊意茫茫,兴亡今古。
旧时夜月,曲终凄苦。
这首《瑞龙吟·汴城访艮岳遗址》描绘了汴城访古的凄凉景象,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述,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荒凉对比的感慨。
开篇“城东路,惟有几缕残杨,夕阳天暮”,以寥落的景致开篇,残阳映照下的几缕枯杨,渲染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接着“荒凉三两人家,路旁借问,前朝故处”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荒凉与人烟稀少,通过询问前朝故地,引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
“暗凝伫,闻说昔年冈阜,杂花生树”则通过听闻的方式,将读者带入到往昔的盛景之中,冈阜上杂花盛开,生机勃勃,与当前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平明辇道无尘,漏声点点,琼津报曙”描绘了昔日清晨的繁华景象,辇道上尘埃不染,时间的流逝与琼津的报晓,都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题遍椒崖丁障,翠华临幸,炉烟春驻”则通过具体的场景,如题字于椒崖丁障之上,皇帝翠华临幸,春日炉烟缭绕,展现了往昔的皇家气派和繁荣景象。然而,“愁入绛霄,楼前声动鼙鼓。黄沙北徙,胡骑翻歌舞”转折笔锋,从繁华转向了衰败,愁绪弥漫至天空,楼前鼙鼓声起,黄沙北移,胡骑歌舞,预示着时代的变迁与动荡。
“浑谁问,宫中环佩,飘零无数。寂寞寒鸦语。乱芜没了,荒砖断础”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哀叹,宫中的环佩声已成飘零之物,寒鸦在寂寞中啼叫,乱草丛生,荒废的砖石散落一地,更添一份荒凉与凄美。
最后“呜咽河流去,凭吊意茫茫,兴亡今古。旧时夜月,曲终凄苦”以河流的呜咽结束全词,将凭吊之意推向高潮,兴亡的历史如同流水般逝去,留给后人的只有无尽的感慨与凄苦。整首词通过对汴城访古的描写,深刻反映了历史的沧桑变化,以及对往昔繁华与今日荒凉的强烈对比,具有深沉的历史感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