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葺众山里,往来行迹稀。
寻岭达仙居,道士披云归。
似著周时冠,状披汉时衣。
安知世代积,服古人不衰。
得我宿昔情,知我道无为。
蒙葺众山里,往来行迹稀。
寻岭达仙居,道士披云归。
似著周时冠,状披汉时衣。
安知世代积,服古人不衰。
得我宿昔情,知我道无为。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众多荒凉的山中寻访仙居的情景。开篇“蒙葺众山里,往来行迹稀”两句,通过“蒙葺”一词形容山势之高耸与荒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寻岭达仙居”则明示了诗人的目的地是仙境,这种超凡脱俗的追求也体现了道家追求长生不老、与天地合一的理想。
“道士披云归”一句,通过“披云”二字,形象地描绘出道士乘云而去的仙境画面,展示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神仙生活。接下来的“似著周时冠,状披汉时衣”两句,则通过对古代服饰的描述,使人联想到诗人对于古代文化的怀念和尊崇,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简约不华的道家风貌的赞美。
最后,“安知世代积,服古人不衰。得我宿昔情,知我道无为”四句,通过“安知”一词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价值不衰的信心,同时“得我宿昔情”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历史和个人情感之间联系的深刻体悟。而“知我道无为”则是对道家哲学中“无为而治”的理念的肯定,强调了顺应自然,不做无谓作为的生活态度。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和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而且也透露了他对道家哲学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对山川、古代服饰以及仙境生活的描绘,诗人塑造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
闲居不问世如何,云起山门日已斜。
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
松醪腊酝安神酒,布水宵煎觅句茶。
毕竟金多也头白,算来争得似君家。
岸藓生红药,岩泉涨碧塘。
地分莲岳秀,草接鼎原芳。
雨派潨漴急,风畦芷若香。
织蓬眠舴艋,惊梦起鸳鸯。
论吐开冰室,诗陈曝锦张。
貂簪荆玉润,丹穴凤毛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且嫌游昼短,莫问积薪长。
无计披清裁,唯持祝寿觞。
愿公如卫武,百岁尚康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