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门得休静,禅寺少逢迎。
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
归时常犯夜,云里有经声。
公门得休静,禅寺少逢迎。
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
归时常犯夜,云里有经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公门得休静,禅寺少逢迎"表明诗人在公共场所找到了宁静,而不是在喧嚣的庙宇中寻求安宁。这反映出诗人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和对外界干扰的排斥。
"任客看花醉,随僧入竹行"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以及他对佛法修持的一种随性态度。这里的"客"可能指代自己,而"看花醉"则是一种享受自然美景、达到一种心灵释放的状态。而"随僧入竹行"则体现了诗人对于禅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归时常犯夜,云里有经声"这两句描写的是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回返寺院的场景。这里的"犯夜"并非贬义词,而是表明了时间的晚,而且这种宁静的氛围中,还能听到远处传来的诵经声,这种声音仿佛来自云端,给人的心灵带来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禅定的描绘,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在平和与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天王如来现于世,文殊思往问法义。
便遭贬向铁围山,须臾复摄文殊至。
文殊拜起依位住,问我此谪坐何过。
佛言汝自堕艰难,故起现行为不可。
佛边女子名离意,端然入定方七岁。
又问何以不逐之,佛言此女久无意。
女以无意逐获免,十方来众何不遣。
如来自在神足禅,有意测之近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