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正字南仲四首·其三》
《挽正字南仲四首·其三》全文
宋 / 周文璞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祟,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伤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注释
珠璧:比喻珍贵的物品或人才。
菁华:精华,指事物最宝贵的部分。
身作祟:自身的行为带来灾祸。
食为妖:食物被赋予了不好的寓意,可能指过度贪食或食物带来的问题。
牺象:祭祀用的偶像或象征物。
儒庙:古代祭祀孔子的场所,象征儒家文化。
箫笳:两种古代乐器,此处可能象征哀乐或凄凉的气氛。
纱帽:古代官员的官帽,这里可能代表仕途或身份。
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此处可能暗示孤独或退隐的生活。
潇潇:形容雨声或凄凉的景象。
翻译
珍珠和美玉正闪闪发光,精华并未消沉。
深知自身的罪过,何必再让食物成为灾祸的源头。
祭祀的偶像被收回儒庙,箫笛声在空荡的街市上回响。
心中悲凉,头戴纱帽感到寒冷,独自走在雨中的小径上,凄风苦雨不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周文璞所作的《挽正字南仲四首》中的第三首,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悼之情。诗中以“珠璧方辉耀”起笔,比喻逝者生前的才华如同明珠般光彩照人,但“菁华未寂寥”又暗示了其英年早逝,才华未能得到充分展现。接着,“身作祟”暗指逝者之死并非自然老去,而是过早地离开了人世,诗人质疑为何会有这样的不幸。“食为妖”可能寓言了某种不幸的遭遇或疾病的折磨。

“牺象收儒庙”描绘了逝者被尊崇于学府之中,象征其学问受到后人的敬仰。“箫笳咽市桥”则通过乐器的哀音,渲染出城市街头的凄凉氛围,寄托了人们对故人的怀念和哀思。

最后两句“伤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以“纱帽”代指官员的服饰,表达出诗人自身的哀伤和对逝者官位的惋惜。而“三径雨潇潇”则以雨声衬托出环境的寂静和内心的孤寂,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思。整体上,这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悲凉的挽诗。

作者介绍
周文璞

周文璞
朝代:宋

周文璞(约公元1216年前后在世)字晋仙,号方泉,又号野斋、山楹等,阳糓(今属山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定中前后在世。祖上农事耕桑。祖、父随宋室南渡而流落江南。他在宁宗时曾任过溧阳县丞,后隐居于方皋,穷困潦倒。与南宋著名词人姜夔友好。著有《方泉集》四卷。《四库总目》张端义极称他的灌口二郎歌、听欧阳琴行、金铜塔歌,以为不减李贺与李白。词存二首。
猜你喜欢

题四圣观□道士诗卷

一观桃花红似锦,两堤杨柳绿于云。

游人只是游晴昼,烟雨朝昏尽属君。

(0)

春行南山访友不遇

瘦筇支我上南山,才到山中分外閒。

九十日春将解印,百年心事几凭栏。

燕营一垒雏相庆,鹤舞三台仙未还。

松菊把门牢闭著,谁人弹压此骚坛。

(0)

怀梅水村十绝用张小山韵·其一

人生南北浮萍耳,四海九州都是家。

毕竟男儿心似铁,莫将愁泪涴梅花。

(0)

和孙逢辰游子吟

独向春风泪几回,经年游子自堪悲。

天涯只为青云绊,堂上应怜白雪垂。

离思不随音问去,浪身惟逐梦魂归。

有时得慰故乡愿,骨肉团团醉寿杯。

(0)

蝶恋花.商调十二首·其七

一梦行云还暂阻。尽把深诚,缀作新诗句。

幸有青鸾堪密付。良宵从此无虚度。

两意相欢朝又暮。争奈郎鞭,暂指长安路。

最是动人愁怨处。离情盈抱终无语。

(0)

寄圣水照讲师

圣水水深山亦深,寺前三十里清阴。

一僧趺坐松间石,不是安禅定苦吟。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