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禅要法》
《读禅要法》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古风

天王如来现于世,文殊思往问法义。

便遭贬向铁围山,须臾复摄文殊至。

文殊拜起依位住,问我此谪坐何过。

佛言汝自堕艰难,故起现行为不可。

佛边女子名离意,端然入定方七岁。

又问何以不逐之,佛言此女久无意。

女以无意逐获免,十方来众何不遣。

如来自在神足禅,有意测之近成远。

(0)
鉴赏

这首诗《读禅要法》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通过虚构的故事,探讨了佛法与修行的深刻哲理。诗中描绘了天王如来与文殊菩萨之间的对话,以及对一位名为离意的女弟子的观察,旨在阐述佛法的无常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首先,诗中提到天王如来现身世间,文殊菩萨心生好奇,想要询问佛法的奥义。然而,他却因自己的好奇心而被贬至铁围山,随后又被如来摄回。这一情节象征着修行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的考验与挑战,以及最终通过智慧与坚持得以回归正道。

接着,文殊菩萨向如来询问为何自己被贬谪。如来解释说,这是由于文殊菩萨自己堕入了艰难的境地,因此需要通过现身的行为来警示他人。这一部分强调了个人选择与因果律的关系,即个人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其命运。

诗中还提到了一位名叫离意的女弟子,她端坐入定,年仅七岁便已展现出非凡的定力。文殊菩萨询问为何不让她跟随自己一同修行,如来回答说,离意已经没有了追求外在事物的兴趣,因此无需特别遣送。这反映了佛法中对于内心清净与内在觉醒的重视,即真正的修行在于内心的转变而非外在的行动。

最后,诗中提到如来具有自在的神通与禅定之力,能够洞察人心,但即使是他也无法预测所有人的选择与命运。这一部分强调了佛法的深邃与复杂性,以及修行者在面对未知时应保持谦逊与开放的态度。

整体而言,《读禅要法》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佛法的核心理念,包括因果律、自我救赎、内心觉醒以及对未知的敬畏。这首诗不仅富有哲理,也体现了佛教文化中对于修行与智慧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回波乐·其九十八

夫妻拟百年,妻即在前死。

男女五六个,小弱未中使。

衣破无人缝,小者肚露地。

更娶阿娘来,不肯缝补你。

入户徒衣食,不肯知家事。

合斗遣啾唧,阿娘嗔儿子。

家内既不和,灵神不欢喜。

后母即后翁,故故来相值。

□□□□□,故来寻常事。

欲得家里知,孤养小儿子。

(0)

回波乐·其五十四

学行百千般,澄心遍照看。

泥犁映兜率,因生有涅盘。

世间诸法相,浩浩亦其宽。

欲说深心义,无求最大安。

(0)

回波乐·其二十一

世人重金玉,馀希衣内珍。

细细辞名利,潮渐远嚣尘。

贪痴日日灭,智境朝朝新。

语你世上汉,阿都是良田。

(0)

诗并序·其七

大有愚痴君,独身无儿子。

广贪多觅财,养奴多养婢。

伺命门前唤,不容别邻里。

死得四片板,一条黄衾被。

钱财奴婢用,任将别经纪。

有钱不解用,空手入都市。

(0)

诗并序·其五

可笑世间人,痴多黠者少。

不愁死路长,贪著苦烦恼。

夜眠游鬼界,天晓归人道。

忽起相罗拽,啾唧索租调。

贫苦无处得,相接被鞭拷。

生时有苦痛,不如早死好。

(0)

五言仪鸾殿早秋侍宴应诏

金飙扇徂暑,玉露下层台。

接绶芳筵合,临池紫殿开。

日斜林影去,风度荷香来。

既承百味酒,愿上万年杯。

(0)
诗词分类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诗人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胡铨 萧衍 陈子昂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