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千磕头,万磕头,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
南管北关,北管南关,一过手,再过手,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双关的手法,讽刺了太监的权势与地位。前两句“前掌后门,后掌前门”形象地描绘了太监在皇宫中的特殊通道,暗示其行动的自由与隐秘。接着,“千磕头,万磕头”则夸张地表现了太监在皇帝面前的卑躬屈膝,以此来换取权力与利益。“叫了几声万岁爷爷娘娘站立左右”更是将太监的地位与皇帝、皇后的关系进行了对比,揭示出太监在宫廷中的特殊地位。
后两句“南管北关,北管南关”通过地理方位的对仗,形象地展现了太监在管理上的广泛权限,仿佛掌控着整个国家的门户。“一过手,再过手”则强调了太监在物资分配、交易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他们一手接一手地控制着资源的流通。“受尽四方八面商商贾贾辛苦东西”则从侧面反映了太监利用手中的权力剥削商贾,使他们饱受艰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深刻揭示了明代太监在宫廷政治中的角色与影响,以及他们如何利用权力谋取私利,对当时社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惨淡岁将暮,烟村忽见梅。
年光背我去,春色为谁开。
半日凭轩槛,无人共酒杯。
芳标深可惜,聊作看花回。
金渊地界东西州,谚云锦担垂两头。
中间石城最佳胜,二十馀年尝再游。
奇峰虽向郡城见,好景半是僧家收。
松萝四面围绝顶,九夏不暑长如秋。
东隅忽值海日出,下照岩壑无深幽。
群阴破散宿雾敛,万象开阔晴云浮。
轩窗高处气势别,纵欲极望诚难周。
蓝凝后嶂远更秀,雪壅前溪寒不流。
软草将春鹿麌麌,浓林未暝蝉啾啾。
禅僧上堂演佛理,镗然钟韵喧层楼。
问之浮世辄不语,应笑世人多谬悠。
下山傥有顿悟者,直须作意无迟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