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月小。红烛画楼歌绕。唱到刘郎频笑道。
古词今恰好。深夜银屏香袅。明日雕鞍尘杳。
一饷春风容易晓。三生思不了。
眉月小。红烛画楼歌绕。唱到刘郎频笑道。
古词今恰好。深夜银屏香袅。明日雕鞍尘杳。
一饷春风容易晓。三生思不了。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刘埙所作,名为《谒金门(其三)》。从这短暂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种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人生易逝的无奈。
"眉月小。红烛画楼歌绕。唱到刘郎频笑道。古词今恰好。"
这里,诗人以细腻的情景描写开篇,眉月如钩,红烛照耀着精致的画楼,歌声缭绕,让人联想到那些逝去的美好时光。而刘郎的笑声与古词的和谐相得,显示出一种对过往美好的肯定。
"深夜银屏香袅。明日雕鞍尘杳。"
随后的两句转换了情境,从晚上银色的幕帐中散发的清香到第二天早晨精致的马具被尘土所覆盖,诗人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
"一饷春风容易晓。三生思不了。"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深刻感慨。一枚铜钱(一饷)不足以买得春风的温柔,也无法让人完全领悟生命中的种种情愫。这不仅是对物质与精神价值的反思,更是一种对生命长河中无尽思念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记忆、感官细节与深层情感的叠加,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常之感。
今年人日百不娱,客游金陵家在吴。
金陵春事亦不薄,有官何似当年无。
清溪馆前日欲晡,谁其过我袁大夫。
喜是旧日高阳徒,十千斗酒不用沽。
床头春瓮足百壶,春阴满地云模糊。
渡口桃花未著叶,门前杨柳难藏乌。
金陵少年紫骊驹,有酒只过秦罗敷。
飞光荏苒岁易徂,二毛便欲侵头颅。
男儿才拄马曹笏,河山已限黄公垆。
仰天且莫歌呜呜,尊中酒尽可复呼。
霜落乌啼更明日,摧眉还向府中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