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将客棹,飞度吕梁洪。
地迥云垂野,天低雪满篷。
山从丰沛下,水向泗淮通。
疏凿诚非易,怀哉大禹功。
西风将客棹,飞度吕梁洪。
地迥云垂野,天低雪满篷。
山从丰沛下,水向泗淮通。
疏凿诚非易,怀哉大禹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穿越吕梁洪时所见的壮丽景色与深沉感慨。首句“西风将客棹,飞度吕梁洪”以动态之景开篇,西风助势,舟行如飞,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急切与兴奋。接着,“地迥云垂野,天低雪满篷”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描绘出辽阔的大地与低垂的云彩,以及满篷的白雪,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
“山从丰沛下,水向泗淮通”则转而描写沿途的山水风光,山峦连绵,水流不息,仿佛连接着丰沛之地与泗淮之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疏凿诚非易,怀哉大禹功”表达了对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敬仰之情,认为治理如此复杂的水系绝非易事,体现了对先贤智慧与劳动的深刻敬意。
整体而言,此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的佳作。
鸡鸣钟未鸣,不知乡晨否。
起来恐惊众,未敢启户牖。
残灯吐芒角,上下两银帚。
定眼试谛观,散作飞电走。
收红拾紫消几许,也费一春强半雨。
不辞长江万波阻,来听先生夜深语。
尚忆向来侍樽俎,微雪斜飞小梅吐。
先生半酣染霜兔,金章玉句空万古。
今年寒食还相聚,明年寒食知何处。
只道先生押班去,不道门生折腰苦。
食罢游东园,慨然伤我怀。
昨日卧病时,自谓不复来。
入门大风起,万松声顿哀。
病骨念不堪,欲行重徘徊。
裴徊南斋前,小倦坐苔阶。
斋前花不多,亦有两古梅。
似知我至此,顷刻忽尽开。
多情梅间竹,偃风特奇哉。
不知喜风舞,为复怯风回。
万象皆迎春,我独老病催。
明日能来否,且归拨炉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