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凝明,澄彻。飞玉尘,布琼屑。苍云暮同,岩风晓别。
深山樵径封,远水渔舟绝。
南枝忽报梅开,北户俄惊竹折。
万树有花春不红,九天无月夜长白。
雪。凝明,澄彻。飞玉尘,布琼屑。苍云暮同,岩风晓别。
深山樵径封,远水渔舟绝。
南枝忽报梅开,北户俄惊竹折。
万树有花春不红,九天无月夜长白。
这首明代杨慎的《一七令·舟中阅唐诗纪事》是一首咏雪之作,以四句一组的形式,描绘了雪景的细腻变化和其带来的深远影响。诗人首先用“凝明”、“澄彻”形容雪的明亮洁净,接着以“飞玉尘”、“布琼屑”比喻雪花飘落如玉尘、铺满如琼瑶,形象生动。他通过“苍云暮同,岩风晓别”描述雪与天气的互动,暗示雪的持久和变换。
接下来,诗人通过“深山樵径封,远水渔舟绝”描绘雪后山径被封锁、渔舟消失的寂静景象,展现了雪的严寒和隔绝。然后,“南枝忽报梅开,北户俄惊竹折”则以自然界的对比,写出雪中的生机与脆弱,梅花在雪中绽放,而竹子却因雪压而折断。
最后两句“万树有花春不红,九天无月夜长白”,以夸张的手法,表达雪的洁白无瑕,使得春天的花朵失去了色彩,夜晚的天空仿佛只有白色,没有月亮的踪影,进一步强化了雪的影响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雪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雪的美与力量,以及它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艺术提炼。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
思量便合双飞去。
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红笺小字凭谁附。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