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谷闻空答,溪深六月寒。
松风三十里,常作九秋看。
入谷闻空答,溪深六月寒。
松风三十里,常作九秋看。
这首诗描绘了罗浮山中幽静而清凉的自然景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谷的神秘与宁静。
首先,“入谷闻空答,溪深六月寒。”这两句描绘了进入山谷时,仿佛能听到回荡在空中的自然之音,溪流深邃,在六月依然保持着凉爽的温度,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接着,“松风三十里,常作九秋看。”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沿着山路行走三十里的路程中,松林间的风吹拂,如同九月秋风般凉爽和萧瑟。这种对比手法,不仅突出了松林的辽阔与风的力度,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更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罗浮山独特的自然风貌和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自然界的热爱与赞美。
青山足佳游,远睇欲无路。
稍寻绝涧入,始辨云间树。
泉声若招客,倚杖得夷步。
惊湍泻乱石,激激有清趣。
风微鸟哢幽,日彻鱼影聚。
居然鱼鸟乐,正欠幽人住。
野僧岂忘机,作亭以兹故。
因君赋新诗,我亦梦其处。
挟筴度春水,絮飞花易阑。
吾衰聊玩世,子壮且勤官。
雨后半篙绿,风生孤棹寒。
慇勤酌双井,为试茗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