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蟾蜍砚滴》
《蟾蜍砚滴》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铸出爬沙状,儿童竞抚摩。

背如千岁者,腹柰一轮何。

器较瓶罂小,功于几砚多。

所盛涓滴水,后世赖馀波。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ánchúyàn
sòng / liúzhuāng

zhùchūshāzhuàngértóngjìng

bèiqiānsuìzhěnàilún

jiāopíngyīngxiǎogōngyànduō

suǒshèngjuānshuǐhòushìlài

注释
爬沙状:形容器物表面粗糙,像沙粒一样。
竞抚摩:孩子们争着去触摸。
千岁者:比喻历史悠久,历经沧桑。
一轮:指月亮,这里可能象征着容器的容量有限。
瓶罂:古代盛液体的器皿。
几砚:几案上的砚台,常用于书写。
涓滴水:形容数量极少的水。
馀波:比喻遗留的影响或作用。
翻译
铸造出像爬满沙粒般的形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抚摸。
它的背部如同千年古物般沧桑,腹部却只能容纳一轮明月。
它的体积比瓶子或坛子还要小,但作用却胜过几案上的砚台。
它盛装的虽是点滴之水,但后世却依赖这些余波流传下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老的砚台与水滴的生动画面,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展示了砚台的独特形态和其所承载的文化价值。

“铸出爬沙状”一句,形象地描绘出了砚台表面的纹理,如同古老的爬沙岩石,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儿童们对这种古董爱不释手,竞相抚摸,这不仅体现了他们天真烂漫的性格,也反映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向往。

“背如千岁者,腹柰一轮何”两句,则是通过比喻手法,将砚台的形态与自然界相联系。砚台的背部宛若古老的山脉,而其腹部则圆润如同月亮,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砚台的形象,也增添了一份哲理和深邃。

“器较瓶罂小,功于几砚多”两句,通过对砚台与其他容器(如瓶罂)的比较,突出了砚台在文人墨客心中的重要性。尽管砚台的体积不大,但其所承载的文化功能远超其他器物。

最后,“所盛涓滴水,后世赖馀波”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砚台中那一点点积蓄之水的赞美。这些水滴虽然微小,却能润泽文字,使后世的人们也能够从中汲取灵感和智慧。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一个物品的描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颂扬。通过对砚台形态、功能及其所蕴含的意义的细腻刻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送谭孝廉赴举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荅公卿。

(0)

和仆射牛相公寓言二首·其二

心如止水鉴常明,见尽人间万物情。

雕鹗腾空犹逞俊,骅骝啮足自无惊。

时来未觉权为祟,贵了方知退是荣。

只恐重重世缘在,事须三度副苍生。

(0)

巴南舟中夜市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渡喧。

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

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

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0)

烹葵

昨卧不夕食,今起乃朝饥。

贫厨何所有,炊稻烹秋葵。

红粒香复软,绿英滑且肥。

饥来止于饱,饱后复何思。

忆昔荣遇日,迨今穷退时。

今亦不冻馁,昔亦无馀资。

口既不减食,身又不减衣。

抚心私自问,何者是荣衰。

勿学常人意,其间分是非。

(0)

木兰·其一

换得戎装事远征,别亲原自不胜情。

销魂最是黄河水,隔断爷娘唤女声。

(0)

东鲁门泛舟二首·其一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