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眄难穷,拓愁与旷,平原朔气初横。
万里天荒,垂云四抱如罂。
一行猎骑冲冰过,闪颓阳、翠笠红缨。
莽回风,卷去群鸦,拂落孤鹰。
何人揭幕凭高槛,指南环楚垒,北迤齐城。
一白连山,夜来积雪催晴。
远村几树炊烟上,隔疏林、缕缕摇青。
最凄清,梦压棉鞍,戴月晨征。
移眄难穷,拓愁与旷,平原朔气初横。
万里天荒,垂云四抱如罂。
一行猎骑冲冰过,闪颓阳、翠笠红缨。
莽回风,卷去群鸦,拂落孤鹰。
何人揭幕凭高槛,指南环楚垒,北迤齐城。
一白连山,夜来积雪催晴。
远村几树炊烟上,隔疏林、缕缕摇青。
最凄清,梦压棉鞍,戴月晨征。
这首《高阳台·冻野》描绘了一幅辽阔而寒冷的冬日景象,充满了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画面感。
开篇“移眄难穷,拓愁与旷”,以广阔的视野和深远的情感起笔,展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辽阔与空旷,引人入胜。接着,“平原朔气初横”一句,点明了地点和季节,朔气初横,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已经来临,为整首词营造了冷冽的氛围。
“万里天荒,垂云四抱如罂”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四面环绕的垂云比作酒坛,形象地描绘出云层低垂、笼罩大地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天地间的一种压抑与沉重。
“一行猎骑冲冰过,闪颓阳、翠笠红缨”描绘了一队猎骑在冰面上疾驰而过,夕阳的余晖映照在他们的翠绿帽檐和红色缨穗上,这一场景既展现了冬日狩猎的生动画面,也赋予了画面以温暖和活力。
“莽回风,卷去群鸦,拂落孤鹰”则通过风卷乌鸦、鹰飞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冬日的肃杀之气,同时也表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顽强与自由。
“何人揭幕凭高槛,指南环楚垒,北迤齐城”几句,通过问句引出对远方的遐想,描述了站在高处远眺,环视四周,仿佛能看见楚国的壁垒和齐国的城池,表达了诗人对广阔世界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
“一白连山,夜来积雪催晴”则是对雪景的直接描写,一夜之间,山峦被白雪覆盖,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晴朗天气,这一转变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美感,也寓意着希望与新生。
最后,“远村几树炊烟上,隔疏林、缕缕摇青”描绘了远处村庄升起的炊烟,以及穿过稀疏树林的青色,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感觉,与之前的寒冷景象形成对比,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最凄清,梦压棉鞍,戴月晨征”以梦压棉鞍、戴月晨征结尾,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无论是梦境还是现实,都充满了对远方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与意境的冬日世界,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