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阑干。问绿华何事,偷饵九还丹。
浣锦溪边,餐霞竹里,翠袖不倚天寒。
照芳树、晴光泛晓,护么凤、无处认冰颜。
露洗春腴,风摇醉魄,听笛江南。
树挂珊瑚冷月,叹玉奴妆褪,仙掾诗悭。
谩觅花云,不同梨梦,推篷恍记孤山。
步夜雪、前村问酒,几消凝、把做杏花看。
得似古桃流水,不到人间。
倚阑干。问绿华何事,偷饵九还丹。
浣锦溪边,餐霞竹里,翠袖不倚天寒。
照芳树、晴光泛晓,护么凤、无处认冰颜。
露洗春腴,风摇醉魄,听笛江南。
树挂珊瑚冷月,叹玉奴妆褪,仙掾诗悭。
谩觅花云,不同梨梦,推篷恍记孤山。
步夜雪、前村问酒,几消凝、把做杏花看。
得似古桃流水,不到人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冬日风光画面,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和艺术魅力。"倚阑干"一句立意高远,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合一的境界。问绿华何事,偷饵九还丹,可见诗人对道法修炼之事颇有兴趣,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对于长生不老、追求仙道的向往。
"浣锦溪边,餐霞竹里,翠袖不倚天寒"这几句则是描写诗人在自然景物中餐霞饮露,以此来比喻其清高脱俗。"照芳树、晴光泛晓,护么凤、无处认冰颜"中的"照芳树"与"护么凤"等字眼,都显示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切的情感投入。
"露洗春腴,风摇醉魄,听笛江南"则是对早春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在此时节中的情感体验。"树挂珊瑚冷月,叹玉奴妆褪,仙掾诗悭"一段,不仅形象鲜明,而且寓意深远,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珍视与怀念。
"谩觅花云,不同梨梦,推篷恍记孤山"中的"谩觅花云"等用语,则是表现诗人在自然中寻觅灵感和心灵寄托。"步夜雪、前村问酒,几消凝、把做杏花看"一句,通过对冬日雪景的描写,以及诗人在雪中的举止,展现了其超脱尘世的情怀。
最后"得似古桃流水,不到人间"则是整个诗篇的点睛之笔。借用古代传说中桃花源的意象,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隐逸人间的思想情操。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一种赞美,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抒写。
整首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通过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于仙境、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于人间世俗的超越与批判。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