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七。病恹恹。楼上茶瓜上筵。
别离似今头一年。天天。难将针线拈。
蓦记当初楼上坐。人两个。上了羊灯火。一更多。
傍银河。问它。鹊儿曾见么。
七月。初七。病恹恹。楼上茶瓜上筵。
别离似今头一年。天天。难将针线拈。
蓦记当初楼上坐。人两个。上了羊灯火。一更多。
傍银河。问它。鹊儿曾见么。
这首《河传·七夕有怀蔼卿客中》由清代诗人关锳所作,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七夕佳节的相思之情。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铺陈,展现了主人公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
首句“七月。初七。”点明时间背景,即农历七月七日,也就是传统的七夕节。紧接着“病恹恹”三字,形象地描绘出主人公因思念而身体不适的状态,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楼上茶瓜上筵。别离似今头一年。”这两句通过场景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离愁别绪的空间。主人公独自在楼上,茶瓜(一种节日食品)与筵席的摆设,却无法冲淡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将别离的感受夸张为仿佛已经度过了整整一年,强调了思念之深。
“天天。难将针线拈。”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内心状态。日常生活的琐事,如针线活,本应是轻松愉快的活动,但在思念的笼罩下,变得难以进行,凸显了情感的沉重。
“蓦记当初楼上坐。人两个。上了羊灯火。”回忆起往昔与友人在同一地点共度时光的美好情景,特别是那晚燃放的羊灯,增添了节日的氛围,也强化了对友人的怀念。
“一更多。傍银河。”时间的流逝,银河的静谧,都成为了思念的见证,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思念的永恒。
“问它。鹊儿曾见么。”最后,主人公向传说中的喜鹊发问,是否曾经见过他们相聚的情景,以神话寄托了对团聚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现实无法改变的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浓厚的思念氛围,展现了七夕佳节背景下的人间离愁,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
拚却无情,更谁厮惹,西风檐角萧萧。
留看人閒,斜阳一晌光摇。
蘋花应笑归期误,又争知、孤绪无聊。
被殢人,轻蝶憨憨,片影相撩。
天涯一梦迢迢,任露侵衰草,月冷危桥。
便随尘土,离魂不倩人招。
前时难忆藏鸦处,有归飞、孤雁低邀。
望谁为,并刀一剪,剪断情苗。
霞映晴空,惊晓梦、馀寒消尽。
日影转、绿阴叠叠,碎痕红印。
燕子归来憨不语,柳塘樾径都相认。
尽从今、长日小楼空,无人问。浮萍叶,鱼难信。
商陆子,鹃犹恨。怕黄梅雨浥,湿烟还困。
记得年时游冶处,轻衫碧映荷钱嫩。
奈柳丝、閒挂葛巾斜,窥霜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