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尊菩萨共胎泥,蔡瑁刘琦枉掇梯。
楚峡黄牛迷象马,华清苍鼠诉狐狸。
狂风那判樵风径,黑月谁分半月溪。
一枕草茵吾自适,千枫万柏染霜齐。
天尊菩萨共胎泥,蔡瑁刘琦枉掇梯。
楚峡黄牛迷象马,华清苍鼠诉狐狸。
狂风那判樵风径,黑月谁分半月溪。
一枕草茵吾自适,千枫万柏染霜齐。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以甘蔗生长引发的感触为题,通过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首句“天尊菩萨共胎泥”描绘了一幅奇特的画面,将天尊菩萨与世俗的胎泥相连,暗示了世间万物的共生共存,也暗含了佛教思想对人生无常的观照。
接下来,“蔡瑁刘琦枉掇梯”借典故表达世事变迁,蔡瑁、刘琦的故事象征着权谋与虚幻,诗人借此指出人生的浮沉不定,即使是攀附权贵也难以长久。
“楚峡黄牛迷象马,华清苍鼠诉狐狸”两句运用了富有想象力的自然景象,黄牛和象马迷失,苍鼠向狐狸倾诉,寓言了人世间的迷茫与无奈,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猜疑与欺诈。
“狂风那判樵风径,黑月谁分半月溪”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迷茫感,狂风与樵夫的路径不分,黑月与半弯月的界限不明,象征着人生道路的曲折与模糊。
最后,“一枕草茵吾自适,千枫万柏染霜齐”回归到自我,诗人选择在自然中找到宁静,即使面对霜染的千枫万柏,也自得其乐,体现了诗人超脱物外、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深沉的哲理,展现了王夫之的人生感慨和对世事的洞察。
晓奁扶影倦,翠眉损黛,徙倚近帘栊。
小庭花影悄,蛱蝶飞来,只有恋芳丛。
相思几度,看新绿、换了轻红。
恁别意、自家难晓,无那怨春风。遥空。
晴云不隔,好月还圆,甚宵来无梦。
漫为君、高楼更上,无益情浓。
滞人书信劳人眼,最堪憎、天末春鸿。
相望苦,尤怜客里愁中。
几点星黄,一弯月淡,晓寒庭宇。
疏帘掩映,望里迷濛轻雾。
数梵钟、百八声残,窗纱明灭兰釭炷。
看朦胧似暝,有谁解领,这般清趣。江渚。舣舟处。
记茗碗追凉,荷筒捐暑。东风微白,略辨眠鸥沙路。
惜清游、那似伊人,啼襟更湿沾衣露。
向长亭、为我销魂,目断愁天苦。
蕉雨敲窗,荷风展幕,垂帘又是黄昏。
枨触年来,又是飘零湖海,吟身琼宫。
同集神仙侣,涤尘襟、跌宕琴樽。
恁东君千叠,慈云不护灵根。
何堪独到寻芳地,怅绿僝红僽,脉脉无言,浅碧苔华,空留步屐香痕。
闲鸥有约休重说,怕相思、花也消魂。
问能否天上,珊珊依旧文园。
灯火矾楼,已早上、重门管钥。
趁此际、六街如水,一鞭先著。
马滑霜浓归路远,鸡鸣月落征裘薄。
比昔日、磨盾作军书,情何若。千睥睨,夷门郭。
几屈曲,金梁脚。一任我、红衫乌帽,据鞍踊跃。
鹈刀横随从队,虾蟆更紧严城柝。
庶万户、安枕驻华胥,春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