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璧映河隈,光莹鉴溯洄。
源清同皎洁,溜静自徘徊。
远照移松岭,寒辉展镜台。
羊肠分岔路,飘渺碧云堆。
半璧映河隈,光莹鉴溯洄。
源清同皎洁,溜静自徘徊。
远照移松岭,寒辉展镜台。
羊肠分岔路,飘渺碧云堆。
这首诗描绘了月光照耀冰池的景象,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与冰池相互映照的美丽画面。
首句“半璧映河隈”,以“半璧”比喻月亮,形象地描绘了月亮在河湾处映照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光莹鉴溯洄”,进一步描述月光的明亮与清澈,仿佛镜子一般反射着水面,让人感受到月光的纯净与柔和。
接着,“源清同皎洁,溜静自徘徊”,将月光与水的清澈联系起来,通过“皎洁”和“溜静”这两个词,不仅赞美了月光的明亮,也暗示了水体的平静,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远照移松岭,寒辉展镜台”,这两句则从空间的角度扩展了画面,远处的山岭被月光照亮,如同镶嵌在夜幕中的宝石;而“寒辉展镜台”则将月光比作镜子的光芒,展现出一种冷艳而高洁的美感。
最后,“羊肠分岔路,飘渺碧云堆”,以“羊肠”形容曲折的道路,与月光下的冰池形成对比,突出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飘渺碧云堆”描绘了远处云层的轻盈与碧绿,与前面的月光、冰池形成了色彩上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冰池、山岭、道路以及云层等自然元素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独到见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