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触何山,裂作磨盘坚。
中道相弃置,愚公不能迁。
一身落盘中,周回任盘旋。
云霾簸其坳,日月摩其边。
下坡蠖屈伏,上坡蛇蜿蜒。
宽途仍窄步,左径还右穿。
四角如饼缘,乱石如星躔。
疲马策蚁封,轻车挽铁船。
车辙碍马蹄,旅客被拘牵。
自朝至日昃,不离山势圆。
侧碾一无水,圆盖惟有天。
不过磨盘山,安知行路难。
共工触何山,裂作磨盘坚。
中道相弃置,愚公不能迁。
一身落盘中,周回任盘旋。
云霾簸其坳,日月摩其边。
下坡蠖屈伏,上坡蛇蜿蜒。
宽途仍窄步,左径还右穿。
四角如饼缘,乱石如星躔。
疲马策蚁封,轻车挽铁船。
车辙碍马蹄,旅客被拘牵。
自朝至日昃,不离山势圆。
侧碾一无水,圆盖惟有天。
不过磨盘山,安知行路难。
这首诗以磨盘山为背景,描绘了行走在崎岖山路中的艰难情景。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生活体验相结合,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行人的困顿与坚韧。
首句“共工触何山”,以古代神话故事开篇,引出磨盘山这一特定地点,为全诗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壮阔的氛围。接下来,“裂作磨盘坚”一句,既是对山体形状的描述,也暗喻了山路的坚硬与不易攀登。
“中道相弃置,愚公不能迁”两句,运用典故,借愚公移山的故事,表达了对行路艰难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即使面对再大的困难,也要坚持不懈的精神。
“一身落盘中,周回任盘旋”描绘了行人置身于磨盘山中的情景,仿佛陷入了一个无法逃脱的循环,形象地表现了行走的艰难与困顿。
“云霾簸其坳,日月摩其边”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恶劣,云雾翻滚,日月似乎也在山边徘徊,增加了行进的难度与挑战。
“下坡蠖屈伏,上坡蛇蜿蜒”通过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行人在山路上艰难前行的场景,无论是下坡还是上坡,都充满了曲折与艰辛。
“宽途仍窄步,左径还右穿”强调了道路的狭窄与复杂,无论选择哪条路径,都难以轻松前进,体现了行路之难。
“四角如饼缘,乱石如星躔”继续描绘山势的险峻,四周如同被饼状的边缘环绕,乱石散布其间,增加了行进的危险性。
“疲马策蚁封,轻车挽铁船”通过对比,形象地展示了行进的艰难,即使是疲惫的马匹也无法轻易前进,轻便的车辆也被铁船所束缚,无法自由移动。
“车辙碍马蹄,旅客被拘牵”进一步强调了道路的不平与障碍,车辙阻碍了马蹄的前进,旅客也被这些障碍所牵制,无法自由行动。
“自朝至日昃,不离山势圆”描述了行人在山中长时间行走的情景,从清晨到傍晚,始终无法脱离山的环绕,体现了行路的漫长与艰苦。
“侧碾一无水,圆盖惟有天”最后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行人在山中行走时的孤独与无助,周围一片荒凉,只有天空作为唯一的陪伴,凸显了行路的孤独与艰难。
整首诗通过对磨盘山行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环境的险峻与艰难,更蕴含了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