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膏方半尺,稽泽又兼旬。
月已夏云季,云将雷尚屯。
悯农愁壤槁,问夜步檐巡。
黑蜧何时应,如伤愧视民。
希膏方半尺,稽泽又兼旬。
月已夏云季,云将雷尚屯。
悯农愁壤槁,问夜步檐巡。
黑蜧何时应,如伤愧视民。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六月朔日作》。诗中描绘了六月初一这天,诗人对于农田干旱的忧虑之情,以及他夜晚巡视田间,关心百姓生活的场景。
首句“希膏方半尺”,形象地描绘了雨水稀少,土地干燥的情景,半尺的雨水显得极其珍贵。接着“稽泽又兼旬”进一步说明长时间没有雨水,土地已经严重缺水。接下来的“月已夏云季,云将雷尚屯”两句,描述了夏季云雨的特点,月亮已经进入夏季的云季,但雷雨还未到来,暗示着干旱可能持续。
“悯农愁壤槁,问夜步檐巡”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干旱问题的担忧,他在夜晚亲自巡视田间,关心农田的状况,体现了他对百姓生活的关怀。
最后,“黑蜧何时应,如伤愧视民”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降雨的期盼,同时也流露出面对干旱问题时的无奈与自责,担心自己的治理未能及时缓解百姓的苦难。
整首诗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注,以及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责任感和忧虑。
抚莲吟就,檐葡还曾赋。
相伴更无花,倦炉熏、日长难度。
柔桑叶里,玉碾小芙蕖,生竺国,长闽山,移向玉城住。
池亭竹院,宴坐冰围处。
绿绕百千丛,夜将阑、争开迎露。
煞曾评论,妖媚胜江梅,香称月,韵宜风,消尽人间暑。
对黄花犹自满庭开,那恨过重阳。
凭阑干醉袖,依依晚日,飘动寒香。
自叹平生豪纵,歌笑几千场。
白发欺人早,多似清霜。
谁信心情都懒,但禅龛道室,黄卷僧床。
把偎红调粉,抛掷向他方。
□唤汝、东山归去,正灯明、松户竹篱旁。
关门睡,尽教人道,痴钝何妨。
领千岩万壑岂无人,惟欠稼轩来。
正松梧秋到,旌旗风动,楼观雄开。
俯槛何劳一笑,瀚海荡纤埃。
馀事了凫鹜,闲命尊罍。
江左风流旧话,想登临浩叹,白骨苍苔。
把龙韬藏去,游戏且蓬莱。
念乡关、偏怜霜鬓,爱盛名、何似展真才。
怀公处,夜深凝望,云汉星回。
叹流光迅景,百年间、能醉几中秋。
正凄蛩响砌,惊乌翻树,烟淡苹洲。
谁唤金轮出海,不带一云浮。
才上青林顶,俄转朱楼。
人老欢情已减,料素娥信我,不为闲愁。
念几番清梦,常是故乡留。
倩风前、数声横管,叫玉鸾、骑向碧空游。
谁能顾,黍炊荣利,蚁战仇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