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
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
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妬。
这首诗作于宋代,由王禹偁所作,题目为《暴富送孙何入史馆》。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描写孟郊的贫穷和突如其来的不贫,以及对玉川子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于学问与品德的重视。
"孟郊常贫苦,忽吟不贫句" 展示了孟郊从贫困到突然创作出富裕生活的情景转变,这里的“不贫句”暗指文学上的成就。"为喜玉川子,书船归洛浦" 表现了诗人对玉川子的赞赏,并通过书信的方式表达喜悦之情,同时也透露了一种文人的高洁情操。
接下来的两句“乃知君子心,所乐在稽古”揭示了诗人对于玉川子品德和学识的肯定,他的快乐来自于对古代文献的研究。"汉公得高科,不足唯坟素" 则是说汉朝的一位公卿虽然考取高级别的科举,但他认为这些都不足为奇,只有纯白无瑕的心地才是最珍贵的。
"二年佐棠阴,眼黑怕文簿" 描述了孟郊在担任职务期间,勤奋工作到眼睛变黑,害怕自己的文学作品不够完美。"跃身入三馆,烂目阅四库" 则是形容孟郊对于学习的渴望和努力,他像跳跃进去一样投入地进入图书馆,并且全神贯注地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最后两句"孟贫昔不贫,孙贫今暴富。暴富亦须防,文高被人妒" 是诗人对孟郊和孙何两人命运变化的一种反思。在这里,“孟贫昔不贫”指的是孟郊过去虽然贫穷但现在不再贫困;“孙贫今暴富”则是说孙何从贫穷变得非常富有。最后两句强调了即便是暴富的状态,也需要防范,因为才能高超往往会招致他人的嫉妒。
整首诗通过对孟郊和玉川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学问与品德的推崇,以及对于突然获得财富可能带来的风险的警觉。
曾侍灵芝九日觞,登高从此共凄凉。
故乡江外烟波阔,上国云中道路长。
世事祇催蓬鬓雪,秋风不减菊花黄。
坐看鸿雁天涯远,甘醉茱萸盏面香。
龙飞景云从,林茂众鸟息。
真人翔灞上,多士生王国。
留侯豪杰士,乃独为所得。
韩亡竟不去,汉兴愈厉策。
不见马上功,奚多幕中画。
眇焉视婴布,若数百与亿。
鸿鹄已高飞,翩然敛归翼。
堂堂高皇业,屹立如磐石。
始卒如公者,是不惭庙食。
载瞻水边祠,老桧寒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