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又寄佛印》
《又寄佛印》全文
宋 / 彭汝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神仙苒苒在蓬壶,更得诗来慰索居。

天上楼台开佛国,日边香火读天书。

篮舆独往公今尔,蜡屐他时我亦如。

彼是此非无足问,悠悠同是一空虚。

(0)
鉴赏

这首诗《又寄佛印》由宋代诗人彭汝砺所作,通过其深邃的哲思与对佛学的领悟,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以及心灵世界的独特见解。

首联“神仙苒苒在蓬壶,更得诗来慰索居”,以仙人居住的蓬莱仙境为背景,引入了诗人的孤独感。这里的“神仙”象征着超脱世俗的境界,“蓬壶”则代表了理想中的宁静之地。诗人通过得到诗作为慰藉,表达了在现实生活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愿望。

颔联“天上楼台开佛国,日边香火读天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凡入圣的追求。诗人想象自己如同置身于佛国的楼台之上,沐浴在日光之中,诵读着天书,这既是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也是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渴望。这里,“天上楼台”和“日边香火”都寓意着高远的精神追求和内心的平静。

颈联“篮舆独往公今尔,蜡屐他时我亦如”,诗人以自己的行踪为线索,表达了独自一人追求真理的决心。这里的“篮舆”和“蜡屐”分别指代轻便的交通工具和登山鞋,形象地描绘了诗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形象。诗人将自己与佛印相比较,暗示了两人在精神上的共鸣与相互理解。

尾联“彼是此非无足问,悠悠同是一空虚”,诗人通过对比“彼”与“此”的不同,强调了对人生本质的思考。他认为无论是外界的物质世界还是内心的空虚状态,最终都是“空虚”的体现,即一切皆空,万物无常。这一观点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宇宙真理的不懈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佛国、个人行迹和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彭汝砺
朝代:宋

彭汝砺,字器资,祖籍江西袁州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滨田村)人,生于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科状元。彭汝砺读书为文,志于大者;言行取舍,必合于义;与人交往,必尽试敬;而为文命词典雅,有古人之风范。著有《易义》、《诗义》、《鄱阳集》等。彭汝砺去世后被安葬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其后裔以鄱阳滨田,双港为中心,散居全国各省市等地。
猜你喜欢

与大参刘文纲秋夜草堂联句三首·其二

叹谈宾主两相忘,休赋蒹葭第几章。

廿载交游心似水,一生涵蓄腹如囊。

我居城市犹村落,人在江湖忆庙堂。

对酒直须拼一醉,不劳银甲按宫商。

(0)

纪梦

风雨孤舟梦细君,相逢还是旧憨勤。

熏笼添火烘双被,绣阁悬灯剌五纹。

旧貌尚留前日靥,病腰犹束嫁时裙。

觉来离恨知多少,屈指东风十四春。

(0)

秋兴次梅文渊五首·其五

奉使东南岂浪游,廿年君宠可能酬。

也知天予此身大,敢道吾生泡影浮。

边塞何年还卫霍,庙堂今日相伊周。

江湖日日愁思结,谁任安危为主忧。

(0)

秋兴次梅文渊五首·其一

北风吹断木犀枝,物色无时不系思。

今日正须怜曲突,此身何必叹支离。

投簪谁复王官隐,流涕深知太傅悲。

见说朝阳有鸣凤,岂无封事献彤池。

(0)

次同寅陈吉夫雪诗韵四首·其三

天地光摇夺曙明,闭门僵卧叹袁生。

蓝关逐客愁行马,金帐粗人病宿酲。

冻合已平三叉路,花飞不到五羊城。

西湖尚忆孤山趣,并与梅花一样清。

(0)

次张绣衣用和述怀韵五首·其一

几年持斧内台行,风裁何惭白马生。

避俗辄焚新谏草,调羹何必旧时铛。

世情似奕成还败,气势如瓶满则倾。

今日请君高着眼,谁荣谁辱谩教评。

(0)
诗词分类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诗人
刘铭传 范致虚 王士祯 赵令畤 徐陵 李九龄 杨炎正 孙星衍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