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遗迹与谁寻,雒下词人自古今。
中岳气生朝日湿,黄河声应夜钟深。
平时玉几升龙卷,几度瑶笙降鹤音。
无限兴亡无可说,一春闲对牡丹吟。
东都遗迹与谁寻,雒下词人自古今。
中岳气生朝日湿,黄河声应夜钟深。
平时玉几升龙卷,几度瑶笙降鹤音。
无限兴亡无可说,一春闲对牡丹吟。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梁佩兰所作的《雒阳》,通过对东都洛阳的遗迹和历史的描绘,展现出一种沉思与怀旧的情感。首句“东都遗迹与谁寻”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繁华的洛阳城的追忆,以及无人能共觅其踪迹的孤独感。接下来,“雒下词人自古今”暗示了洛阳作为文化名城,自古以来就有众多才子佳人留下诗词歌赋。
“中岳气生朝日湿,黄河声应夜钟深”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烘托出洛阳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厚重感。中岳嵩山的晨雾与朝日相映,黄河的波涛声与夜晚寺庙的钟声交织,构成了一幅富有诗意的画面。
“平时玉几升龙卷,几度瑶笙降鹤音”进一步深化了洛阳的历史意蕴,以神话般的意象,寓言般地展现了洛阳昔日的辉煌与神秘。最后,“无限兴亡无可说,一春闲对牡丹吟”表达了诗人面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只能在春天独自欣赏牡丹,借花抒发对世事沧桑的无尽思绪。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通过对洛阳的遗迹和自然景观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故都洛阳的深深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