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流》
《临流》全文
宋 / 罗与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习习凉飔起素波,临流解带小婆娑。

秋光已共芦花老,夜雨那胜落叶多。

不觉儒酸同纠缠,极知妄想尽销磨。

笈中班史犹堪质,肯作商声宁戚歌。

(0)
注释
习习:微风轻轻。
凉飔:凉风。
素波:平静的水面。
临流:面对流水。
解带:解开衣带。
小婆娑:轻盈地漫步。
秋光:秋天的景色。
芦花:芦苇花。
老:衰老。
夜雨:夜晚的雨。
那胜:怎能比得上。
落叶多:落叶更多。
不觉:不知不觉。
儒酸:书生的酸楚。
纠缠:困扰。
极知:深知。
妄想:幻想。
销磨:消磨殆尽。
笈:箱子。
班史:史书。
犹堪:仍然可以。
质:有价值。
肯:宁愿。
作:写成。
商声:商朝的诗歌风格。
宁戚歌:忧国忧民的歌曲。
翻译
微风吹过平静的水面,我解开衣带在河边轻盈地漫步。
秋天的景色与芦花一同衰老,夜晚的雨怎能比落叶更多。
不知不觉间,书生的酸楚和幻想都被消磨殆尽。
箱中的史书仍有其价值,我宁愿写成商朝的歌曲,也不愿唱那忧国忧民的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首句“习习凉飔起素波”以微风吹动水面的清凉意象开篇,暗示季节转换,凉意渐浓。"临流解带小婆娑"则通过诗人解带的动作,表现出他面对流水时的闲适与自在。

接下来,“秋光已共芦花老”进一步渲染秋色,芦花白头,象征着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夜雨那胜落叶多"则通过比较夜雨与落叶,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认为落叶更能体现秋天的凄美。

诗人接着转向内心世界:“不觉儒酸同纠缠,极知妄想尽销磨。”他意识到自己的书生气和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逐渐消解,但并未因此沮丧,反而有一种看透世事后的释然。

最后两句“笈中班史犹堪质,肯作商声宁戚歌”,诗人表示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珍视学问,不愿沉溺于世俗的忧虑之中,宁愿像《商颂》中的宁戚那样,保持一份高洁的情操和坚韧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抒情,寓哲理于自然景象之中,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的淡然与坚韧。

作者介绍

罗与之
朝代:宋

罗与之,字与甫,螺川(今江西吉安县)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本集卷一《下第西归》),遂弃去,浪迹江湖间。其诗为刘克庄称赏。有《雪坡小稿》二卷。 罗与之诗,以汲古阁影宋抄《南宋六十家小集·雪坡小稿》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小集》本(简称江湖集)、顾氏读书斋刊《南宋群贤小集》本(简称群贤集),并酌校《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本(简称名贤集)。
猜你喜欢

偶忆徽外琴声妙入神之句而失记为何人诗爱其善于模写琴声沉吟数过是夕梦一伟丈夫为余鼓琴音调清越非复世所常闻因以纪之

伟甚衣冠貌特奇,数声清越弄瑶徽。

尚求人世知音听,地下钟期可亦稀。

(0)

太皇谢太后挽章·其二

大漠阴风起,羁孤血泪县。

忽闻天下母,已赴月中仙。

哀乐浮云外,荣枯逝水前。

遗书乞骸骨,归葬越山边。

(0)

巾子峰

首出群山内,晴窗几处看。

不因风雨折,开槛满溪寒。

(0)

和瘿公自在一首韵

冬尽寒梅已报春,五年北客坐因循。

固知行乐非为晚,其奈多忧日中人。

闵马识时惟说学,史云于世殆无亲。

放怀自有平生志,听曲看花亦绝伦。

(0)

蜡梅

香蜜栽葩分外工,疏枝数点缀雏蜂。

娇黄染就宫妆样,香暖犹宜爱日烘。

(0)

宫词·其三十七

忽地君王喜气浓,秋千高挂百花丛。

阿谁能逞翻飞态,便得称雄女队中。

(0)
诗词分类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诗人
邓牧 叶清臣 廉希宪 杜仁杰 张子容 张佳胤 惠士奇 姚崇 柳中庸 吕夷简 李衡 李昂 刘琨 杨发 孔天胤 许兰 翁洮 秦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