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冠盖闹如林,求一己知何处寻。
风月欲谈嫌许事,山川不险似人心。
使君德量如天远,举子科名自陆沉。
秋气未悲先泪下,黄花虽好不曾簪。
江淮冠盖闹如林,求一己知何处寻。
风月欲谈嫌许事,山川不险似人心。
使君德量如天远,举子科名自陆沉。
秋气未悲先泪下,黄花虽好不曾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游历某地时的所见所感和内心世界。诗中“江淮冠盖闹如林”一句,形象地表达了江淮一带建筑繁多、热闹非凡的情景;“求一己知何处寻”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知音难求的感慨。
接下来的“风月欲谈嫌许事”和“山川不险似人心”两句,通过对比自然界的平和与人心的复杂,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洞察和无奈感受。
“使君德量如天远”赞美了张使君的高尚品格,如同广阔天空般宽广无边;而“举子科名自陆沉”则是诗人对自己儿子的期望,希望他能够通过科举仕途取得功名,但用词平实,显得有些自谦和不易如愿。
最后,“秋气未悲先泪下”表达了诗人在秋天来临前就感到了悲凉的情绪,而“黄花虽好不曾簪”则是说尽管秋花(通常指菊花)美丽,但诗人却没有心情去佩戴它们。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哀愁和无常感。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宋代文人淡泊明志、崇尚自然的审美观念,同时也透露出了诗人个人的情感波动和生活态度。
老竹叶稀多秃枝,新竹碧润含幽姿。
箨中龙子振春蛰,突出雷雨头参差。
旁蹲怪石石罅裂,裂处恍惚疑龙穴。
山中有树皆十围,活干撑青死槎折。
霜皮食尽乾藓文,半顶斩立双桠分。
最后一枝身出群,垂枝倒走阴崖云。
李侯标致不可得,小字亲题别涂黑。
纵横不在摩诘下,萧爽直与洋州敌。
玉堂学士欣见之,浓墨大书真崛奇。
森然一片铁石笔,妙甚七字琼瑰词。
此诗此画今两绝,把玩微风动毛发。
只应真宰泣雕镂,一夜山窗冷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