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洛云烟,间生真相耆英裔。要知鲐背。
难老中和气。报道玉堂,已草调元制。华夷喜。
绣裳貂珥。便向东山起。
嵩洛云烟,间生真相耆英裔。要知鲐背。
难老中和气。报道玉堂,已草调元制。华夷喜。
绣裳貂珥。便向东山起。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张元干的《点绛唇·其五》。从艺术风格来看,整个作品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赞美。在这里,每一句都饱含深意,表现了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嵩洛云烟”,描绘了一幅山峦云雾缥缈的壮丽画面。嵩山、洛水都是古代文化名胜,它们不仅代表着自然之美,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的“云烟”则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象征着诗人对高洁境界的向往。
“间生真相耆英裔”,通过点缀其间的“真相”与“耆英裔”(即古老的花草),强调了自然界生命力和历史沉淀的美丽。这里的“间生”意味着在大自然中,生命之所以绚烂多彩,是因为它们生长于不经意之间。
“要知鲐背”,则是一种比喻手法。“鲐”是古代一种鱼名,这里借指隐逸之士,诗人通过这种比较,表达了对清高脱俗生活的向往和理解。鲐鱼以其坚硬的背部著称,象征着隐者坚贞不屈的人格。
“难老中和气”,则是说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中和”指的是平衡与谐调,诗人渴望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即使面对世事变迁也不易老去。这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中庸之道”的追求。
“报道玉堂,已草调元制”,这里的“玉堂”象征着高洁、清净的境界,“已草调元制”则表明诗人对自然规律的顺应与尊重。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和谐生活方式的赞美。
“华夷喜”,展现了一种民族和解的美好愿景。“绣裳貂珥”,则是一幅华丽装饰的画面,“绣裳”指的是华丽的衣物,“貂珥”是用貂皮制成的耳环,这些装饰象征着贵族与高雅。
最后,“便向东山起”,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之情。这里的“东山”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也可能是一种理想化的存在,代表着诗人心中的乌托邦。
总体来看,这首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赞美和谐之道,以及展现民族和解与高雅之美,构建了一幅完美的理想世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更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
妒花风恶。吹青阴涨却,乱红池阁。
驻媚景、别有仙葩,遍琼甃小台,翠油疏箔。
旧日天香,记曾绕、玉奴弦萦。
自长安路远,腻紫肥黄,但谱东洛。天津霁虹如昨。
听鹃声度月,春又寥寞。
散艳魄、飞入江南,转湖渺山茫,梦境难托。
万叠花愁,正困倚、钩阑斜角。
待携尊、醉歌醉舞,劝花自乐。
程子过我庐,俛首发悲叹。
前年遭兵火,故业委涂炭。
乡邦更疫疠,骨肉尽离散。
不觉两春度,梦中度昏旦。
昔仰茶园给,到此复牵绊。
山荒不可摘,旧引莫反汗。
挂官名籍在,催期有虚案。
出江既无力,安得便离岸。
东奔又西走,踪迹甚鼠窜。
我今语程子,不消苦疑难。
为生固艰苦,得利亦浩瀚。
逢时纵艰险,当作顺境看。
今夜月色朗,谁将眼界换。
呼酒联吟句,失笑两醉汉。
棹舟过槃塘,身世入汗漫。
舣舟黄家沙,寻酒聊自慰。
麦田袅露梢,果林饱霜味。
江色射逃屋,灯焰烛断纬。
徘徊强展眺,清风袭肠胃。
饮畅人痛快,说醉言不讳。
居人甘淡薄,那复羡荣贵。
但知安粗粝,了不辨泾渭。
年丰村疃乐,排忧岂无谓。
抱衾坐终夕,无事启愤悱。
清晨过邻舍,童孺见我畏。
时艰赋敛重,租外有百费。
徐徐亟开喻,喻极转歔欷。
自来闻打门,如冒鼎镬沸。
我游兴未尽,两眼渺万汇。
邻翁意度真,爱我馈饔饩。
北风吹沙暗,大地雪积未。
我衰易成悲,肉战若刺猬。
何时洗纷争,海宇方吐气。
西风吹净汀洲明,萧萧雨荻霜芦声。
江山幻出琉璃屏,谁歌谪傅琵琶行。
三更月满十二城,梦超弱水登蓬瀛。
九派水,九叠山,水水山山锦四环。
绿罴玄猿守朱关,雪鹤舞影石台乾。
瑶树琪花不可攀,花上结子千岁悭。
花子错落鱼鳞斑,践幽济胜清肺肝。
回首空睨双云鬟,萝香点渍衣袂寒。
不觉罡风吹倒还,琼跳璧溅鸣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