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遍中原,不期文教方兴,我公去矣;
神州数人物,为问达官无恙,清议如何。
学校遍中原,不期文教方兴,我公去矣;
神州数人物,为问达官无恙,清议如何。
此联以沉痛之情感悼念张百熙,将历史背景与个人情感巧妙融合。上联“学校遍中原,不期文教方兴,我公去矣”中,“学校遍中原”描绘了张百熙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影响,其功绩遍布大江南北。“不期文教方兴”则暗含对张百熙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赞誉,虽非预期,但其努力已使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我公去矣”一句,直接表达了对张百熙离世的哀痛之情,以及对其贡献的深切怀念。
下联“神州数人物,为问达官无恙,清议如何”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首先,“神州数人物”是对张百熙在众多杰出人物中的地位肯定,暗示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为问达官无恙”则表达了对张百熙逝世后,那些曾与他共事或受其影响的官员们的关切,同时也暗含了对社会风气和道德标准的关注。“清议如何”则是对张百熙离世后,社会舆论和道德评判的疑问,既是对张百熙人格和行为的敬仰,也是对后世如何评价他的期待。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表达了对张百熙个人的哀悼之情,也反映了对教育事业、社会风气及道德标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
君不见樵人王翰画山水,一夜风雷揭窗纸。
又不见长沙洞清画龙蛇,满轴烟云翻撚指。
二子相去数百年,笔端妙意谁能传。
双溪道人何所授,一见笔法堪齐肩。
笔一淡,轻烟映出垂杨岸。
远山依约有还无,斜照不红秋水漫。
笔一浓,黑云万叠翻狂风。
江天日暮暗烟霭,天地星斗皆昏朦。
潇湘诗人不解语,被君吐作无声句。
何时觅取绡一缣,写我英姿伴烟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