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答龙田次石川诗韵见赠二首·其一》
《和答龙田次石川诗韵见赠二首·其一》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徵书昨起来京国,老况乡愁意总真。

只可茅堂时听雨,那堪枫陛更拖绅。

故园松菊应无恙,宦海风波几脱身。

乞得君恩赐归隐,湖山佳处日登巡。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的《和答龙田次石川诗韵见赠二首(其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

首句“徵书昨起来京国”,描绘了诗人接到征召,从京城返回家乡的情景。一个“昨”字,透露出诗人对这次返乡的突然性和紧迫感。“老况乡愁意总真”,接着抒发了诗人年岁渐长,面对故乡的复杂心情,既有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也有对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的感慨。

“只可茅堂时听雨,那堪枫陛更拖绅。”这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简陋的茅屋中,诗人愿意倾听自然界的雨声,享受宁静与和谐;然而,想到官场中的繁文缛节、勾心斗角,他感到难以忍受。这里通过对比,鲜明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由自在乡村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官场束缚的反感。

“故园松菊应无恙,宦海风波几脱身。”诗人想象着故乡的松树和菊花依然生机勃勃,而自己却深陷官场的风浪之中,难以自拔。这一句既是对故乡的深情回忆,也是对自己官场生涯的无奈感叹。

最后,“乞得君恩赐归隐,湖山佳处日登巡。”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皇帝的恩准,辞官归隐,享受山水之间的宁静生活。这不仅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现实官场生活的逃避,体现了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追求。

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流畅,通过对个人经历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复杂态度。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米元章黄龙帖赞

华胄遥遥楚国,宗风的的曹溪。

唤起争名米老,奎光长照珍题。

(0)

洪文惠盍簪帖赞

公作隶古,与先汉侔。发为书翰,顺涂挟辀。

公相孝宗,曾不少留。归安一丘,始终休休。

我护淮饷,祖公前修。登华信亭,步得江楼。

摩挲石题,瞻睇银钩。风静鹊巢,月明沙鸥。

意公其来,偕造物游。迹则不磨,心兮焉求。

(0)

谢赵季茂海错二律·其一

珍殽惟错远持将,赖有诗情合得尝。

明月擘蚶分瓦砻,晴霞浴鲎露珠房。

鲗乌鲚白螺开靥,蚷紫虾红鳔挟肠。

雁断闽山归未得,把杯犹忆少年场。

(0)

苏文忠潘墨诗帖赞

怀绝世之清音,叹媸妍之难谌。

慨丸墨之未改,挹古人而寄心。

褐黯黯以如漆,笏琅琅而抵金。

贮冰壶其自如,渺一尘之弗侵。

彼远臭以何归,谩花柳之繁阴。

姓昧昧以污人,虽千年而亦瘖。

予得此诗,跫然长吟。

想先生之清标,契谪仙于同襟。

凌九垓而神会,岂入海之可寻。

方将抱月乘风,携壶命琴。

短墨帝于玄圃,挟客卿于翰林。

快骑鲸而翳凤,遂登高而俯深。

执此卷而撰杖,筮得朋于盍簪。

秋露其滴,玉蜍自斟。

捧诗砚之如箕,淬词锋之发镡。

付张李于一吷,视沧溟于蹄?。逸兴天游,浩无古今。

斗杓回光,曦车发晨。

承謦欬于绪言,犹足以投微机于芥针也。

(0)

米元章临颜真卿放生池帖赞

楷正而端方,维颜之长。轩昂而自善,维米之体。

多嗜而博爱,故能有其态。

略迹而取神,故不没其真。是曰唐放生之碑。

作者书之,能者摹之。江阴之王,畀我储之。

五御既调,又日驱之。于虖后生,谁能如之。

(0)

孙仲益和议帖赞

事君有大义,彼国家之不计,而惟顾乎妻子之避地。

则执笔舐痔,惟苟活是视,岸然不愧,固其素志。

于予乎何议。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