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锡五天云冉冉,泛杯南海浪悠悠。
一毫头上轻收拾,不是冤家不聚头。
飞锡五天云冉冉,泛杯南海浪悠悠。
一毫头上轻收拾,不是冤家不聚头。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出行的场景,"飞锡五天云冉冉"形象地展现了僧人手持锡杖,行走在云端飘渺的山路上,暗示着他们的修行之旅充满了禅意和超脱。"泛杯南海浪悠悠"则写僧人乘船在南海之上,海浪滔滔,寓意着他们的心境广阔,随波逐流,自在无碍。
"一毫头上轻收拾"表达了僧人的简约生活态度,即使是最微小的物事也能妥善处理,体现了他们的修行智慧和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不是冤家不聚头"运用了俗语,以幽默的方式表达出人生的缘分和相聚的必然,即使看似不相干的人或事,也可能在某种机缘下相遇,富有哲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僧人的日常生活和旅行经历,寓含了佛教的禅意和对人生际遇的深刻理解,展现出宋代禅宗僧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
天下几人画董元,近代独数高房山。
房山不独妙形似,辅以丹碧增其妍。
往年未识庐山面,曾向房山画中见。
高堂白日生云烟,分明坐我南康县。
大山嵯峨倚天立,倒捲银河泻空碧。
山山起伏争坡陀,海涛出没晴云多。
醉酣老眼重摩挲,此身便欲栖烟萝。
十年一梦隔云海,却向长江闻棹歌。
青山于人如旧识,满眼黄尘非故国。
羞将白发照沧浪,咫尺家山归未得。
先生旧业庐山前,丹青蚤得房山传。
还能作画远相寄,白头共赋归来篇。
我昔采玄芝,东上金盆山。
仙人五云车,可望不可攀。
授我日月鼎,粲然铅汞斑。
持归石室中,神光烛茅菅。
自从落城府,岁运亦已还。
颇闻青田鹤,近自辽海还。
口衔五色图,飞下青冥间。
山中旧茅屋,言归老云关。
丹液庶有成,白首回童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