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郑东西接,河山表里雄。
岭回千树出,天转两崖通。
虎圈周原绿,敖仓汉粟红。
今无杨仆耻,四海是关中。
洛郑东西接,河山表里雄。
岭回千树出,天转两崖通。
虎圈周原绿,敖仓汉粟红。
今无杨仆耻,四海是关中。
这首诗描绘了壮丽的山河之美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篇“洛郑东西接,河山表里雄”两句,勾勒出一副宏伟的山水画卷,将读者带入一个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观中。这里的“洛”指的是洛阳,“郑”则是郑州,两地相连,形成了东西向的辉煌景象。
接着,“岭回千树出,天转两崖通”进一步渲染了山峦回绕、林木葱茏的生动画面。诗人以“岭”的蜿蜒曲折和“千树”的繁茂,以及天空在两侧崖壁间的流转,营造出一种自然与宇宙和谐共生的境界。
“虎圈周原绿,敖仓汉粟红”则是对历史文化的点睛之笔。这里,“虎圈”指的是古代军事设施,而“周原”则是周文王、武王兴起的地方;“敖仓”则是周朝的粮仓,储存着象征丰收的汉水谷物。这两句诗既描写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也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厚重感。
最后,“今无杨仆耻,四海是关中”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和赞颂。这里的“杨仆”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位英雄,而“四海是关中”则是在强调当下与古时相比,整个国家都如同雄伟壮观的关中地区一般,这里既有对过去英雄的缅怀,也有对现实国力的自豪。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山河美景和历史文化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感和对自然美、历史伟业的赞美。
飞盖西园,晚秋却胜春天气。
霜花开尽锦屏空,红叶新装缀。时放清杯泛水。
暗凄凉、东风旧事。夜吟不绝,松影阑干,月笼寒翠。
莫唱阳关,但凭彩袖歌千岁。
秋星入梦隔明朝,十载吴宫会。一棹回潮度苇。
正西窗、灯花报喜。柳蛮樱素,试酒争怜,不教不醉。
落叶霞翻,败窗风咽,暮色凄凉深院。
瘦不关秋,泪缘轻别,情消鬓霜千点。
怅翠冷搔头燕,那有语恩怨。紫箫远。
记桃根、向随春渡,愁未洗、铅水又将恨染。
粉缟涩离箱,忍重拈、灯夜裁剪。
望极蓝桥,彩云飞、罗扇歌断。
料莺笼玉锁,梦里隔花时见。
草生梦碧,正燕子帘帏,影迟春午。倦茶荐乳。
看风签乱叶,老沙昏雨。古简蟫篇,种得云根疗蠹。
最清楚。带明月自锄,花外幽圃。醒眼看醉舞。
到应事无心,与闲同趣。小山有语。
恨逋仙占却,暗香吟赋。暖通书床,带草春摇翠露。
未归去。正长安、软红如雾。
花姥来时,带天香国艳,羞掩名姝。
日长半娇半困,宿酒微苏。
沈香槛北,比人间、风异烟殊。
春恨重,盘云坠髻,碧花翻吐琼盂。
洛苑旧移仙谱,向吴娃深馆,曾奉君娱。
猩唇露红未洗,客鬓霜铺。
兰词沁壁,过西园、重载双壶。
休漫道,花扶人醉,醉花却要人扶。
送秋云万里,算舒卷、总何心。叹路转羊肠,人营燕垒,霜满蓬簪。愁侵。庾尘满袖,便封侯、那羡汉淮阴。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
离音。又听西风,金井树、动秋吟。向暮江目断,鸿飞渺渺,天色沈沈。沾襟。四弦夜语,问杨琼、往事到寒砧。争似湖山岁晚,静梅香底同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