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丝难为麻,宛转寸心绿。
飞蛾自不蚕,何庸妒葵蠋?
野丝难为麻,宛转寸心绿。
飞蛾自不蚕,何庸妒葵蠋?
这首诗以隐喻的手法,探讨了人性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性。"野丝难为麻,宛转寸心绿",将个人内心的细腻情感比作难以编织成麻的野丝,绿意盎然,形象地描绘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独特。接着"飞蛾自不蚕,何庸妒葵蠋?",通过飞蛾与蚕、向日葵幼虫的对比,表达了对自我认知与社会评价之间矛盾的思考。飞蛾不需成为蚕,向日葵幼虫也不必嫉妒,强调了个体的独特价值和自我接纳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引导读者反思自我与社会的关系,鼓励个体珍视并展现自己的独特性,而非盲目追求他人的认同或标准。
二人共读道旁碑,一敏一钝天赋之。
敏者过目跃骑去,钝者停鞭方凝思。
哀哉德祖丹颈祸,伏于伯喈黄绢辞。
古人服善有公是,回也知十赐知二。
圣师笑曰女弗如,未闻端木惎颜氏。
呜呼向使颜氏逢若人,未知何地堪容身。
入闽多古松,夹道疏复密。
未尝识兵火,既久蔽云日。
蠢兹惰游民,深夜腰斧出。
斸根取脂肪,窃负如鬼疾。
譬诸人刖趾,僵仆立可必。
供君一瞬光,夭彼千岁质。
暴殄圣垂诫,樵采官著律。
徼吏嗜鸡豚,熟视不诃诘。
登高抚逵路,巨干日萧瑟。
哀哉暑行人,暍死谁汝恤。